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双重代表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引入与构建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论第9-14页
    一、选题缘由及问题所在第9-10页
    二、研究范围第10-11页
    三、立法现状第11页
    四、研究现状第11-13页
    五、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一章 我国引入双重代表诉讼制度的背景及争论第14-20页
    第一节 引入背景第14-17页
        一、持否定观的司法裁判彰显了制度需求第14-16页
        二、持肯定观的司法裁判存在适用依据方面的疑惑第16-17页
    第二节 相关争论第17-20页
        一、我国引入双重代表诉讼制度的尝试第17-18页
        二、我国未引入双重代表诉讼制度的可能原因第18-20页
第二章 我国在引入双重代表诉讼制度时需要思考的问题第20-32页
    第一节 引入双重代表诉讼制度的必要性第20-26页
        一、双重代表诉讼制度的价值第20-22页
        二、现行法在实现双重代表诉讼价值时的局限第22-25页
        三、双重代表诉讼制度在强化事后追责方面的价值第25-26页
    第二节 引入双重代表诉讼制度的可能性第26-27页
        一、母公司股东行使双重代表诉讼权利的可能性第26-27页
        二、母公司股东诉权滥用的可能性第27页
    第三节 引入双重代表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第27-30页
        一、母公司股东行使双重代表诉讼权利的法理依据分析第28-29页
        二、子公司董监高承担相关责任的法理依据分析第29-30页
    第四节 双重代表诉讼制度的目标及实现第30-32页
        一、制度目标及对具体规则设置的影响第30-31页
        二、其他因素及对实现制度目标的影响第31-32页
第三章 双重代表诉讼的法构造及其域外理论与实践第32-45页
    第一节 双重代表诉讼的法构造及其域外考察第32-38页
        一、原告股东的要件第32-35页
        二、被告范围的限定第35-36页
        三、前置程序第36-38页
        四、权利的行使限制第38页
    第二节 域外经验的总结及对我国的启示第38-45页
        一、不同的公司治理实践及其导致的规则差异第39-42页
        二、影响制度形成的共性因素及趋同化关注第42-45页
第四章 双重代表诉讼制度在我国的构建第45-55页
    第一节 可能的构建思路第45-48页
        一、客观地认识双重代表诉讼制度的效益第45-47页
        二、立足我国的公司治理实践第47页
        三、选择适合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引入方式第47-48页
    第二节 对具体处理方式的设想第48-55页
        一、原则上限于全资母子公司构造或属较稳妥的安排第48-50页
        二、以挽回子公司损失的逻辑展开第50-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控制股东不当关联交易之合同效力研究
下一篇:风险投资中优先股股东权利保护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