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单取代BODIPY与HFBI-RGD自组装荧光探针:合成,表征及生物学性能评价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8页
引言第8-30页
    1.1 荧光探针简介第8-12页
        1.1.1 荧光产生原理第8-9页
        1.1.2 荧光探针概述第9页
        1.1.3 荧光探针作用机制第9-12页
    1.2 氟硼荧类荧光探针第12-25页
        1.2.1 小分子有机染料荧光团简介第12-16页
        1.2.2 红外/近红外氟硼荧类染料研究进展第16-21页
        1.2.3 水溶性氟硼荧类染料研究进展第21-23页
        1.2.4 肿瘤靶向荧光探针研究进展第23-25页
    1.3 真菌疏水蛋白第25-26页
    1.4 课题来源及意义第26-27页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7页
    1.6 课题创新点第27-30页
第2章 单取代氟硼荧染料的合成及光学性能评价第30-48页
    2.1 实验部分第31-36页
        2.1.1 主要原料和试剂第31-32页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32页
        2.1.3 1的合成第32-33页
        2.1.4 2的合成第33-34页
        2.1.5 3a-3c的合成第34-35页
        2.1.6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第35页
        2.1.7 荧光发射光谱测定第35-36页
        2.1.8 荧光量子产率计算第36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6-46页
        2.2.1 合成分析及产物结构鉴定第36-43页
        2.2.2 染料3a-3c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43-44页
        2.2.3 染料3a-3c的荧光发射光谱测定第44-45页
        2.2.4 染料3a-3c的荧光量子产率测试结果第45-46页
    2.3 小结第46-48页
第3章 荧光探针HFBI-RGD/BODIPY的制备及生物学性能评价第48-66页
    3.1 实验部分第48-52页
        3.1.1 主要原料和试剂第48-49页
        3.1.2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49页
        3.1.3 HFBI-RGD/BODIPY的制备第49页
        3.1.4 HFBI-RGD/BODIPY的荧光光谱测试第49页
        3.1.5 BODIPY、HFBI-RGD、HFBI-RGD/BODIPY的形貌观测第49页
        3.1.6 HFBI-RGD接触角的测定第49-50页
        3.1.7 HFBI-RGD/BODIPY的生物学性能评价第50-52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52-62页
        3.2.1 HFBI-RGD的接触角测定结果第52-54页
        3.2.2 HFBI-RGD/BODIPY荧光性质表征第54-57页
        3.2.3 BODIPY、HFBI-RGD、HFBI-RGD/BODIPY扫描形貌结果第57-58页
        3.2.4 HFBI-RGD/BODIPY生物学性能评价第58-62页
    3.3 小结第62-66页
第4章 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8-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组乳酸乳球菌耐酸机制挖掘及基因功能分析
下一篇:大肠杆菌共培养系统生产酪醇糖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