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重组乳酸乳球菌耐酸机制挖掘及基因功能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9-23页
    1.1 引言第9页
    1.2 Genome shuffling技术与提高菌株耐受性第9-11页
        1.2.1 Genome shuffling技术原理第9-11页
        1.2.2 Genome shuffling技术应用第11页
    1.3 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第11-14页
        1.3.1 基因组测序技术第11-12页
        1.3.2 生物信息学第12-14页
    1.4 乳酸乳球菌基因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5 乳酸乳球菌酸耐受研究现状第15-16页
    1.6 CRISPR/dCas9筛选及验证基因功能第16-21页
        1.6.1 CRISPR/dCas9系统调控基因转录原理第16-17页
        1.6.2 CRISPRa激活基因转录第17-18页
        1.6.3 CRISPRi抑制基因转录第18-20页
        1.6.4 CRISPR-dCas9系统的应用第20-21页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第21-23页
第2章 基因组测序及全基因组比对第23-43页
    2.1 引言第23-24页
    2.2 实验材料第24-26页
        2.2.1 实验所用菌种和培养基第24页
        2.2.2 实验药品和试剂第24-26页
        2.2.3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6页
    2.3 实验方法第26-30页
        2.3.1 菌株培养及活化第26-27页
        2.3.2 发酵及nisin效价检测第27页
        2.3.3 乳酸乳球菌酸耐受性检测第27-28页
        2.3.4 细菌DNA的提取第28-29页
        2.3.5 建库、测序及拼接基因组第29页
        2.3.6 原核生物基因组注释第29-30页
        2.3.7 全基因组比对分析第30页
    2.4 实验结果第30-41页
        2.4.1 重组菌株nisin产量及酸耐受性第30-31页
        2.4.2 细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质量分析及de novo拼接第31-32页
        2.4.3 G423 基因组注释和分析第32-37页
        2.4.4 G423和F44基因组测序及注释的准确性第37页
        2.4.5 G423和F44编码蛋白基因的COG分类比较第37-38页
        2.4.6 乳酸乳球菌G423与F44基因组比对第38-41页
    2.5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3章 转录组测序及分析第43-53页
    3.1 引言第43页
    3.2 实验材料第43-44页
        3.2.1 实验菌株和培养基第43页
        3.2.2 实验药品和试剂第43页
        3.2.3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43-44页
    3.3 实验方法第44-47页
        3.3.1 样品处理第44页
        3.3.2 建库及转录组测序第44页
        3.3.3 数据处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4-45页
        3.3.4 新的转录本发现和分析第45页
        3.3.5 总RNA提取及cDNA合成第45页
        3.3.6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及相对定量第45-47页
    3.4 实验结果第47-52页
        3.4.1 酸胁迫下转录组测序第47页
        3.4.2 差异基因的COG分类分析第47-50页
        3.4.3 结合全基因组比对的转录差异分析第50-51页
        3.4.4 新的转录本的发现和qRT-PCR验证第51-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基因功能研究及CRISPR/dCas9系统构建第53-71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实验材料第53-54页
        4.2.1 菌株和质粒第53页
        4.2.2 主要设备和仪器第53-54页
        4.2.3 培养基第54页
    4.3 实验方法第54-63页
        4.3.1 总RNA的提取及c DNA的合成第54页
        4.3.2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及相对定量第54页
        4.3.3 乳酸乳球菌DNA提取第54页
        4.3.4 引物的设计和验证第54-56页
        4.3.5 目标片段的扩增和回收第56-57页
        4.3.6 线线同源重组(LLHR)第57-58页
        4.3.7 质粒与片段的酶切回收第58-59页
        4.3.8 设计oilgo DNA及插入载体第59-60页
        4.3.9 大肠杆菌TG1感受态的制备与化转第60-61页
        4.3.10 转化子筛选及菌落PCR验证第61页
        4.3.11 乳酸乳球菌电转化感受态的制备与转化第61-62页
        4.3.12 酸耐受性检测第62页
        4.3.13 发酵及Nisin效价的检测第62页
        4.3.14 生物信息学预测靶标第62-63页
    4.4 实验结果第63-70页
        4.4.1 基因工程菌株酸耐受性及nisin产量检测第63-64页
        4.4.2 生物信息学分析sRNA NC-第64-65页
        4.4.3 CRISPR/dCas9系统载体构建第65-67页
        4.4.4 CRISPRi系统验证第67-68页
        4.4.5 CRISPRa系统验证第68-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5.1 结论第71-72页
    5.2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1-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心框架材料杂化膜制备与乙醇脱水过程强化
下一篇:单取代BODIPY与HFBI-RGD自组装荧光探针:合成,表征及生物学性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