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复合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7-18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大直径管桩水泥土复合桩的原型试验 | 第20-44页 |
2.1 试验准备和设计 | 第20-25页 |
2.1.1 试验准备 | 第20-23页 |
2.1.2 试桩设计 | 第23-25页 |
2.2 复合桩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 第25-34页 |
2.2.1 PHC管桩桩身轴力分布的测量 | 第25-26页 |
2.2.2 水泥土搅拌桩材料配比和搅拌过程控制 | 第26-27页 |
2.2.3 大直径PHC管桩的连接质量研究 | 第27-34页 |
2.3 试桩制作及施工 | 第34-40页 |
2.3.1 复合桩内芯制作 | 第34-35页 |
2.3.2 复合桩施工 | 第35-40页 |
2.4 大直径复合桩的现场静载荷试验 | 第40-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大直径复合桩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 第44-72页 |
3.1 试验结果整理 | 第44-55页 |
3.2 试验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 第55-65页 |
3.2.1 土塞效应对复合桩承载力的影响 | 第56-59页 |
3.2.2 桩周土体强化作用的影响 | 第59-60页 |
3.2.3 水泥土对PHC管桩侧摩阻力的影响 | 第60-65页 |
3.3 复合桩承载力研究 | 第65-68页 |
3.3.1 三种规程下的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65-66页 |
3.3.2 本文修正的复合桩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66-67页 |
3.3.3 复合桩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 第67-68页 |
3.4 复合桩沉降计算 | 第68-7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4章 大直径复合桩沉降的ABAQUS有限元分析 | 第72-90页 |
4.1 ABAQUS在岩土工程中使用的适用性 | 第72-73页 |
4.2 ABAQUS中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73-77页 |
4.2.1 PHC管桩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 第73-74页 |
4.2.2 PHC管桩钢筋的本构关系 | 第74页 |
4.2.3 水泥土及桩周土体的本构关系 | 第74-77页 |
4.3 复合桩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7-80页 |
4.3.1 复合桩模型的尺寸及接触属性 | 第77-78页 |
4.3.2 复合桩模型的单元选取及网格划分 | 第78-79页 |
4.3.3 复合桩的边界条件及荷载施加 | 第79页 |
4.3.4 复合桩模型的地应力平衡 | 第79-80页 |
4.4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80-82页 |
4.5 大直径复合桩竖向荷载作用下沉降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82-89页 |
4.5.1 内芯桩长对复合桩沉降的影响 | 第82-84页 |
4.5.2 内芯桩径对复合桩沉降的影响 | 第84-86页 |
4.5.3 外芯水泥土弹性模量对复合桩沉降的影响 | 第86-87页 |
4.5.4 不同桩土界面对复合桩沉降的影响 | 第87-8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90-91页 |
5.2 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