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金属磨粒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7页 |
1.2.1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3 课题来源与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3.2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第2章 基于ANSYS Maxwell的传感器涡流场仿真 | 第19-35页 |
2.1 电涡流传感器的基本理论 | 第19-22页 |
2.1.1 检测原理 | 第19-20页 |
2.1.2 等效电路 | 第20-21页 |
2.1.3 影响电涡流传感器输出的参数 | 第21-22页 |
2.2 ANSYS Maxwell涡流场仿真步骤介绍 | 第22-30页 |
2.2.1 选择求解器 | 第23页 |
2.2.2 建模 | 第23-24页 |
2.2.3 材料属性的设置 | 第24页 |
2.2.4 网格划分 | 第24-25页 |
2.2.5 边界条件和激励源的设置 | 第25-26页 |
2.2.6 设定求解参数 | 第26页 |
2.2.7 后处理及结果可靠性分析 | 第26-30页 |
2.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2.3.1 不同磨粒尺寸的结果与分析 | 第30-31页 |
2.3.2 不同磨粒材质的结果与分析 | 第31-32页 |
2.3.3 不同激励频率的结果与分析 | 第32-33页 |
2.3.4 不同线圈内径的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传感器感应线圈及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 第35-45页 |
3.1 感应线圈设计 | 第35-38页 |
3.1.1 线圈匝数设计 | 第35-37页 |
3.1.2 激励频率设计 | 第37-38页 |
3.1.3 线圈内径设计 | 第38页 |
3.2 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 第38-43页 |
3.2.1 信号处理电路设计原理 | 第39页 |
3.2.2 直流稳压电路 | 第39-40页 |
3.2.3 振荡补偿电路 | 第40-41页 |
3.2.4 放大滤波电路 | 第41-42页 |
3.2.5 电路性能仿真分析 | 第42-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传感器监测性能的试验验证 | 第45-59页 |
4.1 试验平台搭建 | 第45-50页 |
4.1.1 金属磨粒传感器 | 第46页 |
4.1.2 电机 | 第46-47页 |
4.1.3 试样 | 第47-49页 |
4.1.4 数据采集卡 | 第49页 |
4.1.5 数据采集系统 | 第49-50页 |
4.2 试验方案设计 | 第50-51页 |
4.2.1 不同磨粒尺寸的试验 | 第50-51页 |
4.2.2 不同磨粒材质的试验 | 第51页 |
4.3 试验数据处理 | 第51-54页 |
4.3.1 试验参数获取 | 第51-53页 |
4.3.2 数据处理软件介绍 | 第53-54页 |
4.4 试验结果与试验误差分析 | 第54-58页 |
4.4.1 不同磨粒尺寸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4.4.2 不同磨粒材质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4.4.3 试验误差分析 | 第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金属磨粒在线监测系统开发及测试 | 第59-66页 |
5.1 磨粒表征公式获取 | 第59-62页 |
5.1.1 铁磨粒的表征公式 | 第59-60页 |
5.1.2 铜磨粒的表征公式 | 第60-62页 |
5.2 磨粒识别流程概述 | 第62-64页 |
5.2.1 铁磨粒尺寸识别流程 | 第62页 |
5.2.2 铜磨粒尺寸识别流程 | 第62-63页 |
5.2.3 磨粒材质及尺寸识别流程 | 第63-64页 |
5.3 金属磨粒在线监测系统开发 | 第64页 |
5.4 金属磨粒在线监测系统测试 | 第64-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6页 |
6.2 创新点 | 第66-67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