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痛史:宜昌沦陷区社会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依据 | 第9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3 文献综述及学界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1.5.1 抗战时期的宜昌地区 | 第16-18页 |
1.5.2 宜昌沦陷区 | 第18页 |
1.5.3 社会研究 | 第18-19页 |
第2章 宜昌沦陷区的形成及特殊性 | 第19-33页 |
2.1 宜昌沦陷区的形成 | 第19-25页 |
2.2 宜昌沦陷区的特殊性 | 第25-33页 |
2.2.1 宜昌是中国战时陪都重庆的门户 | 第25-27页 |
2.2.2 宜昌长期处于敌我主力对峙的前线地带 | 第27-33页 |
第3章 宜昌沦陷区的日伪政权 | 第33-46页 |
3.1 日军机构 | 第33-34页 |
3.2 伪中央治安维持会 | 第34-39页 |
3.3 伪宜昌县国民政府 | 第39-44页 |
3.4 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的政治控制及影响 | 第44-46页 |
第4章 宜昌沦陷区的经济状况 | 第46-55页 |
4.1 战争破坏及日伪的直接掠夺 | 第46-47页 |
4.2 日伪在沦陷区的殖民经济 | 第47-49页 |
4.2.1 对民众的奴役 | 第47-48页 |
4.2.2 财政、税收、金融盘剥 | 第48页 |
4.2.3 鸦片毒化政策 | 第48-49页 |
4.3 宜昌沦陷区现代化进程的中断与倒退 | 第49-55页 |
第5章 宜昌沦陷区的奴化宣传与教育 | 第55-59页 |
5.1 宜昌沦陷区的奴化宣传及影响 | 第55-57页 |
5.2 宜昌沦陷区的奴化教育及影响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在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