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对乘用车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发动机关键摩擦副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2 机油燃油经济性的研究 | 第14页 |
1.3.3 测试方法和循环工况的研究 | 第14-16页 |
1.4 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发动机摩擦与润滑机理分析 | 第17-29页 |
2.1 发动机润滑系统组成及油路分布 | 第17-18页 |
2.2 发动机摩擦与润滑状态 | 第18-20页 |
2.3 发动机关键摩擦副的润滑机理及模型 | 第20-27页 |
2.3.1 缸套-活塞裙部润滑机理与模型分析 | 第20-22页 |
2.3.2 缸套-活塞环润滑机理与模型分析 | 第22-24页 |
2.3.3 曲轴主轴承润滑机理与模型分析 | 第24-26页 |
2.3.4 配气机构润滑机理分析 | 第26-27页 |
2.4 机油对发动机摩擦改善的主要措施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候选机油的配制与初筛选 | 第29-41页 |
3.1 机油等级划分标准 | 第29-30页 |
3.1.1 SAE黏度等级 | 第29-30页 |
3.1.2 质量等级 | 第30页 |
3.2 机油主要理化性质及其试验 | 第30-34页 |
3.2.1 黏度特性 | 第31-32页 |
3.2.2 黏温特性 | 第32页 |
3.2.3 润滑性能 | 第32-33页 |
3.2.4 其他特性 | 第33-34页 |
3.3 候选机油的配制 | 第34-36页 |
3.3.1 基础油类型 | 第34页 |
3.3.2 功能添加剂的复配效应 | 第34-35页 |
3.3.3 摩擦改进剂的作用机理 | 第35-36页 |
3.3.4 黏指改进剂的作用机理 | 第36页 |
3.4 四球摩擦试验—FM初筛选 | 第36-40页 |
3.4.1 四球摩擦试验机原理 | 第36-37页 |
3.4.2 试验条件及候选机油 | 第37-38页 |
3.4.3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机油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 第41-56页 |
4.1 发动机摩擦力矩试验设备及原理 | 第41-43页 |
4.2 测试模型及方案的确定 | 第43-45页 |
4.2.1 摩擦力矩测试模型 | 第43-44页 |
4.2.2 试验方案 | 第44-45页 |
4.3 候选机油配方及主要特性 | 第45-47页 |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54页 |
4.4.1 参比油分析 | 第47-48页 |
4.4.2 低黏度化的影响 | 第48-49页 |
4.4.3 功能添加剂包的影响 | 第49-51页 |
4.4.4 摩擦改进剂的影响 | 第51-52页 |
4.4.5 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影响 | 第52页 |
4.4.6 摩擦力矩加权平均改善百分比 | 第52-54页 |
4.5 燃油经济性保持性试验及分析 | 第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机油对整车油耗影响的试验研究 | 第56-70页 |
5.1 整车油耗试验原理及设备 | 第56-60页 |
5.1.1 试验原理 | 第56-57页 |
5.1.2 NEDC循环工况 | 第57页 |
5.1.3 整车油耗计算 | 第57-58页 |
5.1.4 试验设备 | 第58-60页 |
5.2 试验一致性分析与控制 | 第60-64页 |
5.2.1 候选机油 | 第60页 |
5.2.2 试验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 第60-62页 |
5.2.3 试验流程 | 第62-63页 |
5.2.4 数据处理 | 第63-64页 |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4-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0-7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A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附录B 研究生期间参与并完成的项目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