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范围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制度价值 | 第9-12页 |
(一) 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范围的立法概况 | 第9-10页 |
1. 规范的梳理 | 第9-10页 |
2. 内容的梳理 | 第10页 |
(二) 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制度价值 | 第10-12页 |
1. 主动性 | 第11页 |
2. 及时性 | 第11页 |
3. 便捷性 | 第11-12页 |
(三) 实施成效评价 | 第12页 |
1. 条文数量多但未达既定效果 | 第12页 |
2. 内容虽全面却常常无法实施 | 第12页 |
二、当前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2-24页 |
(一) 立法粗疏:已有规定不明确 | 第12-16页 |
1. 部分条文内容规定过于笼统 | 第12-13页 |
2. 关于不动产征收征用事项的规定过于宽泛 | 第13-16页 |
(二) 立法无效:已有规定未执行 | 第16-20页 |
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第18页 |
2. 应急预案 | 第18-19页 |
3. 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 | 第19-20页 |
(三) 立法缺漏:本该规定未规定 | 第20-23页 |
1. 不确定事项 | 第21-22页 |
2. 特定领域的行政处罚决定 | 第22-23页 |
(四) 立法冗余:无需规定却规定 | 第23-24页 |
1. 过于宽泛宏观的规定无意义 | 第23-24页 |
2. 特别法已对主动公开事项作出规定 | 第24页 |
三、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范围的确立标准:需求程度理论 | 第24-27页 |
(一) 立法渊源 | 第25-26页 |
1. “切身利益” | 第25页 |
2. “广泛参与” | 第25-26页 |
(二) 需求程度理论 | 第26-27页 |
1. 需求程度高的应当主动公开 | 第26页 |
2. 需求程度低的可依申请公开 | 第26-27页 |
四、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范围的立法完善 | 第27-36页 |
(一) 细化主动公开范围的事项规定 | 第27-30页 |
1. 不动产征收与征用领域 | 第27-29页 |
2. 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 | 第29-30页 |
(二) 强化对主动公开事项的内部与外部监督 | 第30-35页 |
1. 内部监督:加大考核力度 | 第30-32页 |
2. 外部监督:增强第三方评估影响力 | 第32-35页 |
(三) 补充相关规定 | 第35页 |
1. 明确不确定事项 | 第35页 |
2. 主动公开特定领域的行政处罚决定 | 第35页 |
(四) 去除不必要的规定 | 第35-36页 |
(五) 授予行政机关动态调整 | 第36页 |
五、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结构的调整及条文重述 | 第36-40页 |
(一) 保留原则性规定 | 第36-37页 |
(二) 仅规定重点公开事项 | 第37-38页 |
(三) 可设定授权性条款 | 第38-39页 |
(四) 立法结构调整后条文重述的简单构想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