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委员会的留置措施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留置措施的基本内涵 | 第10-19页 |
(一) 留置措施的概念及其与相关措施的比较 | 第10-13页 |
1. 留置措施的概念 | 第10-11页 |
2. 留置措施与行政拘留的区别 | 第11-12页 |
3. 留置措施与逮捕的区别 | 第12-13页 |
4. 留置措施与《警察法》中“留置盘问”的区别 | 第13页 |
(二) 留置措施的构成要件 | 第13-16页 |
1. 留置措施的行使主体 | 第14页 |
2. 留置措施的适用对象 | 第14-15页 |
3. 留置措施的留置期限 | 第15页 |
4. 留置措施的执行场所 | 第15-16页 |
(三) 留置措施的特征 | 第16-19页 |
1. 实施机关的双重性 | 第16-17页 |
2. 实施手段的强制性 | 第17页 |
3. 实施措施的主动性 | 第17-18页 |
4. 实施权力的谦抑性 | 第18-19页 |
二、留置措施的重要价值 | 第19-23页 |
(一) 留置措施取代“双规”是依法治国的集中体现 | 第19-20页 |
(二) 留置措施是收集固定证据的重要举措 | 第20-21页 |
(三) 留置措施是国家反腐败的手段创新 | 第21-22页 |
(四) 留置措施是保障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现 | 第22-23页 |
三、留置措施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一) 留置期限过长 | 第23-24页 |
(二) 留置执行场所不统一 | 第24-25页 |
(三) 被留置人丧失获得辩护权利 | 第25页 |
(四) 权利救济途径较少 | 第25-26页 |
(五) 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 第26页 |
四、完善留置措施制度的主要对策 | 第26-37页 |
(一) 完善留置措施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27-28页 |
1. 保障人权原则 | 第27页 |
2. 程序法定原则 | 第27-28页 |
3. 体系协调原则 | 第28页 |
(二) 完善留置措施的执行环节 | 第28-32页 |
1. 执行场所的统一 | 第28-29页 |
2. 允许辩护律师介入 | 第29-30页 |
3. 加强人身强制措施程序间的衔接 | 第30-32页 |
(三) 补齐留置措施的事后救济 | 第32-34页 |
1. 赋予被留置人直接起诉的权利 | 第33页 |
2. 恢复职级、归还财产和国家赔偿 | 第33-34页 |
(四) 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 第34-37页 |
1. 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 第34-35页 |
2. 完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