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武汉黑碳气溶胶的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0页
    1.1 引言第8-9页
    1.2 黑碳气溶胶的基本特性第9-10页
    1.3 黑碳气溶胶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1 黑碳气溶胶的气候效应第10页
        1.3.2 黑碳气溶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第10-11页
    1.4 黑碳气溶胶研究进展第11-18页
        1.4.1 黑碳气溶胶排放研究进展第11-13页
        1.4.2 黑碳气溶胶气候效应研究进展第13-15页
        1.4.3 国外黑碳气溶胶观测研究的进展第15-16页
        1.4.4 国内黑碳气溶胶观测研究的进展第16-18页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观测方法及数据处理第20-38页
    2.1 黑碳气溶胶观测方法概述第20-21页
    2.2 黑碳仪仪器简介第21-24页
        2.2.1 黑碳仪仪器参数第21页
        2.2.2 黑碳仪测量原理第21-22页
        2.2.3 黑碳仪工作方式第22-24页
    2.3 黑碳仪数据修正第24-37页
        2.3.1 黑碳仪数据修正方法第24-26页
        2.3.2 黑碳仪数据修正方法有效性第26-28页
        2.3.3 黑碳仪数据修正系数的变化特征第28-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武汉黑碳气溶胶浓度的变化特征第38-50页
    3.1 观测站点信息第38-39页
    3.2 武汉黑碳气溶胶浓度的频数分布第39-42页
    3.3 武汉黑碳气溶胶的季节变化第42-44页
    3.4 武汉黑碳气溶胶的日变化特征第44-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污染天气黑碳气溶胶的来源分析及其对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影响第50-60页
    4.1 污染天气条件下黑碳气溶胶的来源分析第50-54页
    4.2 HYSPLIT-4模式介绍和后向轨迹模拟第54-57页
    4.3 污染天气条件下黑碳气溶胶对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影响第57-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凝胶注模成型SiC晶须增强SiC陶瓷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祁连山东部亚高山灌丛优势植物水分来源及各水源的补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