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机双光源视线追踪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基于瞳孔角膜反射法的视线估计算法模型 | 第15-23页 |
2.1 人眼生理结构与人眼模型的建立 | 第15-18页 |
2.1.1 人眼生理结构 | 第15-16页 |
2.1.2 人眼视觉机制 | 第16-17页 |
2.1.3 人眼模型的建立 | 第17-18页 |
2.2 视线估计算法模型 | 第18-22页 |
2.2.1 重建光轴 | 第19-21页 |
2.2.2 重建视轴 | 第21-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视线特征参数的提取 | 第23-38页 |
3.1 视频采集与解码 | 第23-24页 |
3.2 瞳孔区域定位 | 第24-29页 |
3.2.1 粗定位 | 第25-28页 |
3.2.2 精确定位 | 第28-29页 |
3.3 角膜反射光斑中心的提取 | 第29-32页 |
3.3.1 反射光斑候选区域定位 | 第30-32页 |
3.3.2 反射光斑中心的提取 | 第32页 |
3.4 瞳孔中心的提取 | 第32-36页 |
3.4.1 预处理 | 第33-34页 |
3.4.2 边缘检测与过滤 | 第34-35页 |
3.4.3 椭圆拟合 | 第35-36页 |
3.5 后处理 | 第36-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坐标系转换与参数标定 | 第38-47页 |
4.1 坐标系定义与转换 | 第38-41页 |
4.1.1 坐标系定义 | 第38-39页 |
4.1.2 坐标系转换 | 第39-41页 |
4.2 参数标定 | 第41-46页 |
4.2.1 相机参数标定 | 第42-45页 |
4.2.2 算法参数标定 | 第45-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双相机双光源视线追踪系统的建立与测试 | 第47-55页 |
5.1 系统架构 | 第47-49页 |
5.1.1 软硬件配置 | 第47页 |
5.1.2 软件架构 | 第47-49页 |
5.2 系统测试与分析 | 第49-54页 |
5.2.1 运行速度 | 第49-50页 |
5.2.2 视线特征参数提取的测试与分析 | 第50-53页 |
5.2.3 视线追踪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 第53-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55-56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