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2.企业并购及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 | 第18-28页 |
2.1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 | 第18-20页 |
2.1.1 协同效应理论 | 第18-19页 |
2.1.2 交易费用理论 | 第19页 |
2.1.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2.1.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0页 |
2.2 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 | 第20-22页 |
2.2.1 财务指标评价法 | 第20-21页 |
2.2.2 事件研究法 | 第21页 |
2.2.3 平衡计分卡法 | 第21-22页 |
2.2.4 EVA评价法 | 第22页 |
2.3 EVA并购绩效评价体系 | 第22-28页 |
2.3.1 EVA评价模型 | 第22-24页 |
2.3.2 基于企业并购的EVA模型调整 | 第24-26页 |
2.3.3 EVA绩效评价法的优势 | 第26-28页 |
3.申银万国并购宏源证券案例回顾 | 第28-35页 |
3.1 并购公司双方简介 | 第28-29页 |
3.1.1 申银万国简介 | 第28页 |
3.1.2 宏源证券简介 | 第28-29页 |
3.2 并购双方优劣势分析 | 第29-30页 |
3.2.1 申银万国优劣势分析 | 第29页 |
3.2.2 宏源证券优劣势分析 | 第29-30页 |
3.3 并购动因分析 | 第30-32页 |
3.3.1 申银万国谋求上市补充资本 | 第30页 |
3.3.2 优化收入结构 | 第30-31页 |
3.3.3 提高市场竞争力 | 第31页 |
3.3.4 宏源证券治理缺陷 | 第31-32页 |
3.4 并购方案与过程 | 第32-35页 |
3.4.1 并购方案 | 第32-33页 |
3.4.2 并购过程 | 第33-35页 |
4.申银万国并购宏源证券的EVA绩效分析 | 第35-51页 |
4.1 并购前的EVA指标评价 | 第35-40页 |
4.1.1 会计调整事项 | 第35-39页 |
4.1.2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 | 第39-40页 |
4.1.3 并购前EVA指标计算 | 第40页 |
4.2 并购交易阶段的EVA指标评价 | 第40-42页 |
4.2.1 交易阶段的EVA模型变动 | 第40-41页 |
4.2.2 交易阶段的EVA计算 | 第41-42页 |
4.3 整合阶段的EVA评价 | 第42-44页 |
4.3.1 整合阶段的EVA模型变动 | 第42页 |
4.3.2 整合阶段的EVA计算 | 第42-44页 |
4.4 EVA计算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4.5 EVA评价结果与传统财务评价结果的比较 | 第46-51页 |
4.5.1 传统财务方法下的绩效评价 | 第46-48页 |
4.5.2 EVA评价法与传统财务指标评价法的比较 | 第48-51页 |
5.提高EVA并购绩效的建议 | 第51-54页 |
5.1 影响企业EVA并购绩效的因素 | 第51页 |
5.2 针对影响因素的EVA并购绩效改进建议 | 第51-54页 |
6.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