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1.1 红枣的概述 | 第9页 |
1.2 红枣营养成分和功能成分 | 第9-12页 |
1.2.1 红枣营养成分 | 第9-11页 |
1.2.2 红枣主要功能成分 | 第11-12页 |
1.3 红枣的药用价值 | 第12-13页 |
1.3.1 抑制癌细胞 | 第12页 |
1.3.2 保肝护脾 | 第12-13页 |
1.3.3 保护心脑血管 | 第13页 |
1.3.4 补气养血 | 第13页 |
1.4 红枣的国内外加工现状 | 第13-15页 |
1.4.1 MP鲜枣 | 第14页 |
1.4.2 饮料类 | 第14页 |
1.4.3 调味品 | 第14-15页 |
1.4.4 红枣果酱 | 第15页 |
1.4.5 蜜枣 | 第15页 |
1.5 乳酸发酵饮料 | 第15-21页 |
1.5.1 乳酸菌的概述 | 第15-19页 |
1.5.2 乳酸发酵饮料 | 第19页 |
1.5.3 乳酸发酵饮料的稳定性 | 第19-20页 |
1.5.4 乳酸发酵饮料的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1.6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创新点及意义 | 第21-23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29页 |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3-24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3-24页 |
2.2 实验设计 | 第24-26页 |
2.2.1 红枣汁酶解提取工艺 | 第24页 |
2.2.2 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稳定性研究 | 第24-25页 |
2.2.3 红枣乳酸菌饮料发酵工艺研究 | 第25-26页 |
2.3 菌种的活化方法 | 第26页 |
2.4 测定方法 | 第26-27页 |
2.4.1 出汁率的测定 | 第26页 |
2.4.2 分层率的测定 | 第26页 |
2.4.3 酸度的测定 | 第26-27页 |
2.4.4 乳酸菌活菌数的测定 | 第27页 |
2.5 红枣乳酸菌发酵饮料感官评定方法及评分标准 | 第27-29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9-49页 |
3.1 红枣汁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29-32页 |
3.1.1 果胶酶用量对红枣汁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29页 |
3.1.2 酶解温度对红枣汁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29-30页 |
3.1.3 酶解时间对红枣汁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3.1.4 红枣汁酶解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31-32页 |
3.2 红枣乳酸菌饮料发酵工艺研究 | 第32-43页 |
3.2.1 单因素实验 | 第32-35页 |
3.2.2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红枣乳酸菌饮料发酵工艺条件 | 第35-43页 |
3.3 红枣乳酸菌发酵饮料稳定性研究 | 第43-47页 |
3.3.1 | 第43-45页 |
3.3.1.1 单一稳定剂对红枣乳酸菌发酵饮料稳定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1.2 红枣乳酸菌发酵饮料复合稳定剂的优化 | 第44-45页 |
3.3.2 均质条件对红枣乳酸菌发酵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 第45-47页 |
3.3.3 杀菌条件对红枣乳酸菌发酵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 第47页 |
3.4 产品质量标准制定 | 第47-49页 |
3.4.1 感官指标 | 第47-48页 |
3.4.2 理化指标 | 第48页 |
3.4.3 微生物指标 | 第48页 |
3.4.4 货架期 | 第48-49页 |
第4章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