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 1.1 研究的目的 | 第8-9页 |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1.3 研究过程与方法 | 第10-12页 |
| 第2章 信息素养及信息素养标准研究概述 | 第12-17页 |
| 2.1 信息素养的概念及演化 | 第12页 |
| 2.2 信息素养标准研究概述 | 第12-17页 |
| 2.2.1 国外信息素养标准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2.2.2 国内信息素养标准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2.2.3 信息素养标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 第3章 高中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17-26页 |
| 3.1 高中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一级指标的确立 | 第17-20页 |
| 3.2 高中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二级指标的确立 | 第20页 |
| 3.3 高中生信息素养评价三级指标体系 | 第20-22页 |
| 3.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2-26页 |
| 第4章 高中生信息素养模糊评价过程设计 | 第26-33页 |
| 4.1 模糊综合评价概述 | 第26-27页 |
| 4.2 确定评价指标因素集与权重 | 第27页 |
| 4.3 确定评价等级因素集与考评方式 | 第27-30页 |
| 4.4 单因素评价矩阵的确定 | 第30-31页 |
| 4.4.1 评价矩阵结构说明 | 第30页 |
| 4.4.2 隶属函数与评价矩阵元素的确定 | 第30页 |
| 4.4.3 建立单因素评价矩阵 | 第30-31页 |
| 4.5 模糊关系变换 | 第31页 |
| 4.6 确定综合评价结果 | 第31-33页 |
| 第5章 实践与数据处理 | 第33-40页 |
| 5.1 实践准备 | 第33页 |
| 5.2 实施与案例设计 | 第33-34页 |
| 5.3 数据处理 | 第34-39页 |
| 5.4 结果反馈 | 第39-40页 |
| 第6章 结尾 | 第40-43页 |
| 6.1 研究结论 | 第40-41页 |
| 6.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第41-42页 |
| 6.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附录 | 第46-61页 |
| 附录一 :高中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 第46-50页 |
| 附录二 :高中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权重问卷统计结果及权重系数 | 第50-52页 |
| 附录三 :信息知识、信息技能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 | 第52-53页 |
| 附录四 :信息意识、信息情感、信息道德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 | 第53-57页 |
| 附录五 :××同学信息意识、信息情感、信息道德评价问卷 | 第57-59页 |
| 附录六 :评价原始数据 | 第59-61页 |
| 后记 | 第61-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
| 发表论文清单 | 第62页 |
| 获奖论文清单 | 第62-63页 |
| 科研课题与教学成果清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