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课题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超声导波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2 磁致伸缩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3 磁致伸缩超声换能器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1 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板中超声导波的基本理论 | 第16-38页 |
2.1 应力波理论 | 第16-20页 |
2.1.1 弹性力学和应力波基础 | 第16-17页 |
2.1.2 群速度和相速度 | 第17-20页 |
2.2 Lamb波和SH波 | 第20-27页 |
2.2.1 板中的Lamb波 | 第20-22页 |
2.2.2 板中的水平剪切波 | 第22-27页 |
2.3 磁致伸缩材料 | 第27-37页 |
2.3.1 磁致伸缩效应 | 第27页 |
2.3.2 磁致伸缩现象的机理 | 第27-32页 |
2.3.3 磁致伸缩材料的基本特性 | 第32-35页 |
2.3.4 磁致伸缩材料的线性压磁方程 | 第35页 |
2.3.5 磁致伸缩材料的性能参数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SH波换能器的结构设计 | 第38-50页 |
3.1 磁致伸缩换能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38页 |
3.2 超声导波模态的选择 | 第38-39页 |
3.3 换能器的结构设计 | 第39-49页 |
3.3.1 核心元件的设计 | 第39-41页 |
3.3.2 线圈结构的设计 | 第41-46页 |
3.3.3 偏置磁场的设计 | 第46-48页 |
3.3.4 SH波换能器的结构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维德曼效应本构方程的推导 | 第50-62页 |
4.1 维德曼效应的应变分析 | 第50-54页 |
4.2 维德曼效应的应力分析 | 第54-56页 |
4.3 维德曼效应的磁机模型 | 第56-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磁致伸缩换能器的有限元分析 | 第62-86页 |
5.1 有限元方法及其软件 | 第62页 |
5.2 相关物理场的基本理论 | 第62-65页 |
5.2.1 麦克斯韦方程组 | 第62-64页 |
5.2.2 安培定律 | 第64-65页 |
5.3 基于维德曼效应的磁致伸缩换能器的有限元仿真 | 第65-85页 |
5.3.1 换能器的参数优化 | 第66-73页 |
5.3.2 换能器元件扭转形变的仿真 | 第73-81页 |
5.3.3 换能器激励超声导波过程的仿真 | 第81-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应用新型换能器进行无损检测的实验研究 | 第86-95页 |
6.1 实验目的 | 第86页 |
6.2 实验系统 | 第86-88页 |
6.2.1 实验材料及参数 | 第86-87页 |
6.2.2 实验设备 | 第87-88页 |
6.3 实验过程 | 第88-91页 |
6.4 分析实验结果 | 第91-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95-97页 |
全文总结 | 第95页 |
研究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