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八年级数学“读问说练讲”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16页
    1.1 研究动机第11-13页
        1.1.1 来自LPS的启示第11-12页
        1.1.2 PISA测试引发的思考第12-13页
        1.1.3 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第13页
    1.2 研究目标第13-14页
    1.3 研究意义第14-16页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第16-28页
    2.1 教学模式研究综述第17-18页
        2.1.1 国外教学模式研究综述第17-18页
        2.1.2 国内教学模式研究综述第18页
    2.2 “读问说练讲”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第18-20页
        2.2.1 建构主义学习观第18-19页
        2.2.2 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理论第19-20页
    2.3 “读”、“问”、“说”、“练”、“讲”的分类评述第20-25页
        2.3.1 读—数学阅读第20-21页
        2.3.2 问—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第21-22页
        2.3.3 说—数学表达第22-24页
        2.3.4 练—变式练习第24页
        2.3.5 讲—启发讲授第24-25页
    2.4 “读、问、说、练、讲”的有机结合第25-26页
    2.5 研究问题与研究框架第26-28页
第三章 研究方法第28-38页
    3.1 行动研究相关理论第28-29页
    3.2 本次行动研究对象第29-30页
    3.3 本次行动研究的设计和流程第30-36页
        3.3.1 第一轮行动研究第30-33页
            3.3.1.1 计划第30页
            3.3.1.2 行动和观察第30-33页
            3.3.1.3 反思第33页
        3.3.2 第二轮行动研究第33-36页
            3.3.2.1 计划第33-34页
            3.3.2.2 行动与观察第34-35页
            3.3.2.3 反思第35-36页
    3.4 研究工具第36-37页
    3.5 分析方法第37-38页
第四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及教师意见反馈第38-58页
    4.1 第一轮行动研究中“读问说练讲”教学模式运行示意图第38-39页
    4.2 教学案例《角的平分线》第39-48页
        4.2.1 课前第40-43页
        4.2.2 课上第43-47页
        4.2.3 课后第47-48页
    4.3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教师意见反馈第48-55页
        4.3.1 教师对“读数学”和“阅读笔记”的意见第48-50页
        4.3.2 教师对“学生提问”和“生问”的看法第50-52页
        4.3.3 教师对“说数学”的看法第52-53页
        4.3.4 教师对“读问说练讲”教学模式的看法第53-55页
    4.4 第一轮行动研究反思和小结第55-58页
第五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第58-70页
    5.1 第二轮行动研究中“读问说练讲”教学模式运行示意图第58-59页
    5.2 教学案例《平面向量的减法》第59-68页
        5.2.1 课前第59-61页
        5.2.2 课上第61-67页
        5.2.3 课后第67-68页
    5.3 第二轮行动研究反思和小结第68-70页
第六章 “读问说练讲”教学模式行动研究作用分析第70-86页
    6.1 “读问说练讲”教学模式对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的影响第70-72页
    6.2 “读问说练讲”教学模式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作用分析第72-78页
        6.2.1 “读问说练讲”教学模式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第72-74页
        6.2.2 “读问说练讲”教学模式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和“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第74-76页
        6.2.3 “读问说练讲”教学模式对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第76-78页
    6.3 “读问说练讲”教学模式中师生角色分析第78-81页
        6.3.1 教师角色第79-80页
        6.3.2 学生角色第80-81页
    6.4 “读问说练讲”教学模式行动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第81-86页
        6.4.1 树立更科学的数学教育观第82-83页
        6.4.2 专业知识得到充实第83页
        6.4.3 教学水平得到提高第83-84页
        6.4.4 教学反思能力得到锻炼第84-86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第86-89页
    7.1 研究结论第86-87页
    7.2 反思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附录1 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前测第93-94页
附录2 教师问卷第94-96页
附录3 学生问卷第96-98页
附录4 “生问”及等级划分第98-102页
致谢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下一篇:“让学引思”主张下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