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论文

环境因子对黑麦草富集土壤重金属Cu、Pb的影响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文献综述第11-23页
    1.1 土壤重金属Cu、Pb污染来源及其危害第11-13页
        1.1.1 土壤重金属Cu、Pb污染来源第11-12页
        1.1.2 土壤重金属Cu、Pb污染的危害第12-13页
    1.2 土壤重金属Cu、Pb污染现状第13-14页
    1.3 土壤重金属Cu、Pb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第14-16页
    1.4 土壤重金属Cu、Pb治理的紧迫性第16-17页
    1.5 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及其富集重金属的影响第17-20页
        1.5.1 水分对植物生长及其富集重金属的影响第17-18页
        1.5.2 温度对植物生长及其富集重金属的影响第18-19页
        1.5.3 施肥对植物生长及其富集重金属的影响第19页
        1.5.4 环境因子交互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19-20页
    1.6 黑麦草的筛选第20页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20-21页
        1.7.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1.7.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1页
    1.8 技术路线第21-23页
2 Cu、Pb污染土壤下环境因子对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第23-36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3-24页
        2.1.1 供试土壤第23页
        2.1.2 供试植物第23-24页
    2.2 试验设计第24-25页
    2.3 样品处理和指标测定第25页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5页
    2.5 结果与分析第25-34页
        2.5.1 水分对黑麦草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影响第25-28页
            2.5.1.1 不同土壤水分下黑麦草的发芽势第25-26页
            2.5.1.2 不同土壤水分下黑麦草的发芽率第26-27页
            2.5.1.3 不同土壤水分对黑麦草幼苗长度的影响第27-28页
            2.5.1.4 不同土壤水分对黑麦草幼苗根长的影响第28页
        2.5.2 温度对黑麦草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影响第28-32页
            2.5.2.1 不同温度下黑麦草的发芽势第28-29页
            2.5.2.2 不同温度下黑麦草的发芽率第29-30页
            2.5.2.3 不同温度对黑麦草幼苗长度的影响第30-31页
            2.5.2.4 不同温度对黑麦草幼苗根长的影响第31-32页
        2.5.3 施肥对黑麦草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影响第32-34页
            2.5.3.1 不同施肥下黑麦草的发芽势第32页
            2.5.3.2 不同施肥下黑麦草的发芽率第32-33页
            2.5.3.3 不同施肥对黑麦草幼苗长度的影响第33-34页
            2.5.3.4 不同施肥对黑麦草幼苗根长的影响第34页
    2.6 讨论第34-36页
3 单一环境因子对黑麦草富集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第36-5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6页
        3.1.1 供试土壤第36页
        3.1.2 供试植物第36页
    3.2 试验设计第36-37页
    3.3 样品处理和重金属测定第37-38页
        3.3.1 样品处理第37页
        3.3.2 重金属测定第37-38页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8页
    3.5 结果与分析第38-54页
        3.5.1 土壤水分对黑麦草生长及其富集重金属的影响第38-44页
            3.5.1.1 土壤水分对黑麦草生物量的影响第39-41页
            3.5.1.2 土壤水分对黑麦草植株重金属Cu、Pb含量的影响第41-42页
            3.5.1.3 土壤水分对黑麦草重金属Cu、Pb富集系数的影响第42-43页
            3.5.1.4 土壤水分对黑麦草重金属Cu、Pb转运系数的影响第43-44页
        3.5.2 温度对黑麦草生长及其富集重金属的影响第44-49页
            3.5.2.1 温度对黑麦草生物量的影响第44-46页
            3.5.2.2 温度对黑麦草植株重金属Cu、Pb含量的影响第46-47页
            3.5.2.3 温度对黑麦草重金属Cu、Pb富集系数的影响第47-48页
            3.5.2.4 温度对黑麦草重金属Cu、Pb转运系数的影响第48-49页
        3.5.3 施肥对黑麦草生长及其富集重金属的影响第49-54页
            3.5.3.1 施肥对黑麦草生物量的影响第49-51页
            3.5.3.2 施肥对黑麦草植株重金属Cu、Pb含量的影响第51-52页
            3.5.3.3 施肥对黑麦草重金属Cu、Pb富集系数的影响第52-53页
            3.5.3.4 施肥对黑麦草重金属Cu、Pb转运系数的影响第53-54页
    3.6 讨论第54-57页
4 水分、温度和施肥交互作用对黑麦草生长及其富集重金属的影响第57-7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7页
        4.1.1 供试土壤第57页
        4.1.2 供试植物第57页
    4.2 试验设计第57-58页
    4.3 样品处理和重金属测定第58页
    4.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58页
    4.5 结果与分析第58-72页
        4.5.1 Cu单一胁迫下水分、温度和施肥交互作用对黑麦草生长及其富集重金属的影响第58-63页
            4.5.1.1 水分、温度和施肥交互作用对黑麦草生物量的影响第58-59页
            4.5.1.2 水分、温度和施肥交互作用对黑麦草植株重金属Cu含量的影响第59-62页
                4.5.1.2.1 温度和施肥交互作用下黑麦草地上部Cu含量的差异性第59-60页
                4.5.1.2.2 温度和水分交互作用下黑麦草地上部Cu含量的差异性第60页
                4.5.1.2.3 水分和施肥交互作用下黑麦草地上部Cu含量的差异性第60-61页
                4.5.1.2.4 温度和施肥交互作用下黑麦草根部Cu含量的差异性第61页
                4.5.1.2.5 温度和水分交互作用下黑麦草根部Cu含量的差异性第61页
                4.5.1.2.6 水分和施肥交互作用下黑麦草根部Cu含量的差异性第61-62页
            4.5.1.3 水分、温度和施肥交互作用对黑麦草重金属Cu富集系数的影响第62-63页
            4.5.1.4 水分、温度和施肥交互作用对黑麦草重金属Cu转运系数的影响第63页
        4.5.2 Cu单一胁迫下水分、温度和施肥交互作用对黑麦草生长及其富集重金属的影响第63-68页
            4.5.2.1 水分、温度和施肥交互作用对黑麦草生物量的影响第63-64页
            4.5.2.2 水分、温度和施肥交互作用对黑麦草植株重金属Cu含量的影响第64-67页
                4.5.2.2.1 温度和施肥交互作用下黑麦草地上部Cu含量的差异性第65页
                4.5.2.2.2 温度和水分交互作用下黑麦草地上部Cu含量的差异性第65页
                4.5.2.2.3 水分和施肥交互作用下黑麦草地上部Cu含量的差异性第65-66页
                4.5.2.2.4 温度和施肥交互作用下黑麦草根部Cu含量的差异性第66页
                4.5.2.2.5 温度和水分交互作用下黑麦草根部Cu含量的差异性第66-67页
                4.5.2.2.6 水分和施肥交互作用下黑麦草根部Cu含量的差异性第67页
            4.5.2.3 水分、温度和施肥交互作用对黑麦草重金属Cu富集系数的影响第67-68页
            4.5.2.4 水分、温度和施肥交互作用对黑麦草重金属Cu转运系数的影响第68页
        4.5.3 Cu-Pb复合胁迫下水分、温度和施肥交互作用对黑麦草生长及其富集重金属的影响第68-72页
            4.5.3.1 水分、温度和施肥交互作用对黑麦草生物量的影响第69页
            4.5.3.2 水分、温度和施肥交互作用对黑麦草重金属Cu、Pb含量的影响第69-70页
            4.5.3.3 水分、温度和施肥交互作用对黑麦草重金属Cu、Pb富集系数的影响第70-71页
            4.5.3.4 水分、温度和施肥交互作用对黑麦草重金属Cu、Pb转运系数的影响第71-72页
    4.6 讨论第72-74页
5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5页
致谢第85-8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6-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Y企业生产车间物流系统优化与评价
下一篇:太原市公共基础设施项目PPP模式的政府监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