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筹资“费改税”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16页 |
(一)社会保障筹资“费改税”问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 第10-11页 |
1、社会保障筹资“费改税”问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2、社会保障筹资“费改税”问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6页 |
1、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3、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二、“费改税”相关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 | 第16-21页 |
(一)“费改税”相关基本概念 | 第16-18页 |
1、税收 | 第16页 |
2、公共收费 | 第16-17页 |
3、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险费比较 | 第17-18页 |
(二)“费改税”相关基础理论 | 第18-21页 |
1、社会公平理论 | 第18-19页 |
2、税收原则理论 | 第19-21页 |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1-30页 |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分析 | 第21-28页 |
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2、我国现行社会保障筹资现状 | 第22-28页 |
(二)我国目前社会保障筹资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1、社会保障筹资覆盖不够全面 | 第28页 |
2、社会保障筹资的统筹级次较低 | 第28-29页 |
3、征缴部门全国不统一 | 第29页 |
4、社会保障基金缺口逐渐增大 | 第29-30页 |
四、社会保障筹资“费改税”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 | 第30-35页 |
(一)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必要性分析 | 第30-32页 |
1、增强筹资刚性、规范管理资金的需要 | 第30-31页 |
2、稳定社保资金筹资、降低筹资人负担的需要 | 第31页 |
3、扩大社保覆盖面、提高统筹级次的需要 | 第31-32页 |
(二)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可行性分析 | 第32-35页 |
1、经济和社会条件为“费改税”奠定现实基础 | 第32-33页 |
2、合理设计改革路径为“费改税”提供成功保证 | 第33-34页 |
3、征管体制改革为“费改税”打下良好开端 | 第34-35页 |
五、典型国家社会保障税经验借鉴 | 第35-40页 |
(一)美国的社会保障税 | 第35-36页 |
1、美国的一般社会保障税 | 第35页 |
2、美国的失业保险税 | 第35-36页 |
3、铁路职员社会保障税 | 第36页 |
(二)英国的社会保障税 | 第36-37页 |
1、征税对象 | 第37页 |
2、征税基数 | 第37页 |
3、征收机关 | 第37页 |
(三)国外社会保障税对我国的经验借鉴 | 第37-40页 |
1、制定健全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 第38页 |
2、完善税目覆盖范围 | 第38页 |
3、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税的计税依据 | 第38页 |
4、制定明确社会保障税税制 | 第38-39页 |
5、社会保障税制的核心是合适的税率 | 第39-40页 |
六、实施社会保障筹资“费改税”的建议 | 第40-46页 |
(一)开征社会保障税过程中的建议 | 第40-42页 |
1、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 第40页 |
2、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 第40-41页 |
3、兼顾公平与效率。 | 第41页 |
4、税务机关要全责征收 | 第41-42页 |
(二)社会保障税的税制设计 | 第42-46页 |
1、纳税人 | 第42-43页 |
2、计税依据 | 第43页 |
3、税目和税率 | 第43-44页 |
4、免征额和减免税 | 第44-45页 |
5、社会保障税的征收管理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