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注释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1.2.1 隔离段流动特性 | 第16-23页 |
1.2.2 激波串长度的预测 | 第23-24页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复杂入口条件下的隔离段简化研究模型及数值计算方法 | 第26-32页 |
2.1 典型二元带进气道隔离段的入口流场特征 | 第26页 |
2.2 复杂入口条件隔离段模型 | 第26-27页 |
2.3 数值计算方法及验证 | 第27-31页 |
2.3.1 数值计算方法 | 第27-29页 |
2.3.2 算例验证 | 第29-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均匀入口条件与复杂入口条件下的隔离段性能对比 | 第32-45页 |
3.1 两种入口条件隔离段研究模型及计算条件 | 第32-33页 |
3.1.1 隔离段研究模型 | 第32页 |
3.1.2 计算条件 | 第32-33页 |
3.2 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3-39页 |
3.2.1 壁面压力分布 | 第33-37页 |
3.2.2 出口马赫数 | 第37-39页 |
3.3 Waltrup公式适用性分析 | 第39-41页 |
3.4 两种入口条件下大小长高比隔离段流动特性研究 | 第41-44页 |
3.4.1 均匀入口条件下大小长高比隔离段流动特性 | 第41-42页 |
3.4.2 复杂入口条件下大小长高比隔离段流动特性 | 第42-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复杂入口条件下的隔离段最佳长度及性能研究 | 第45-61页 |
4.1 隔离段研究模型 | 第45-46页 |
4.2 研究方法及计算条件 | 第46-47页 |
4.2.1 研究方法 | 第46页 |
4.2.2 计算条件 | 第46-47页 |
4.3 复杂入口条件与均匀入口条件下不同长度隔离段性能对比 | 第47-52页 |
4.3.1 最大反压下激波串特性对比分析 | 第47-49页 |
4.3.2 抗反压能力对比分析 | 第49-51页 |
4.3.3 总压恢复系数对比分析 | 第51-52页 |
4.4 不同复杂入口条件下隔离段最佳长度研究 | 第52-57页 |
4.4.1 Ma4来流工况 | 第52-55页 |
4.4.2 Ma6来流工况 | 第55-57页 |
4.5 不同复杂入口条件下隔离段极限反压估算 | 第57-6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复杂入口条件下隔离段内激波串迟滞回路现象研究 | 第61-78页 |
5.1 研究方法及计算条件 | 第61页 |
5.2 均匀与复杂入口条件下反压升降过程对隔离段内激波串的影响 | 第61-62页 |
5.3 复杂入口条件下激波串迟滞回路现象对隔离段内流动特性的影响 | 第62-75页 |
5.3.1 升压与降压过程中激波串位置及形态差异 | 第62-70页 |
5.3.2 升压与降压过程中隔离段性能差异 | 第70-75页 |
5.4 激波串迟滞回路现象分析 | 第75-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总结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技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