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数据交换过程中的车身曲面模型缝合方法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10页 |
1.1.1 车身曲面质量对后续设计的影响 | 第7-8页 |
1.1.2 数据交换及所引发的问题 | 第8-9页 |
1.1.3 车身裁剪曲面的缝合 | 第9-10页 |
1.2 数据交换与曲面缝合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工程应用情况 | 第10-11页 |
1.2.2 国内外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与流程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2 软件平台架构与关键技术 | 第17-27页 |
2.1 关键问题概述 | 第17-18页 |
2.2 解决方案与开发平台 | 第18-21页 |
2.2.1 工程解决方案 | 第18-20页 |
2.2.2 二次开发平台的确定 | 第20页 |
2.2.3 二次开发平台框架 | 第20-21页 |
2.3 产品架构设计 | 第21-26页 |
2.3.1 几何修复的实现方法 | 第21-22页 |
2.3.2 基于特征的参数化 | 第22-24页 |
2.3.3 高效的交互界面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曲面修复程序设计与实现方法 | 第27-50页 |
3.1 重叠曲面的识别与标记 | 第27-38页 |
3.1.1 完全重叠曲面 | 第27-33页 |
3.1.2 包含重叠曲面 | 第33-35页 |
3.1.3 部分交叠曲面 | 第35-38页 |
3.2 退化曲面的查找与标记 | 第38-40页 |
3.2.1 退化曲面产生的原因 | 第38-39页 |
3.2.2 退化曲面的查找与标记 | 第39-40页 |
3.3 曲面缝隙的识别与修复 | 第40-46页 |
3.3.1 传统曲面缝隙修复方法 | 第41-42页 |
3.3.2 曲面缝隙修复方案设计 | 第42-46页 |
3.4 曲面光顺性修复 | 第46-49页 |
3.4.1 车身曲面光顺性标准 | 第46页 |
3.4.2 曲面连续性缺陷解决方案 | 第46-48页 |
3.4.3 曲面光顺性的评价方法 | 第48-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系统实现 | 第50-64页 |
4.1 曲面修复与缝合的实现 | 第50-56页 |
4.1.1 定义曲面集 | 第50-52页 |
4.1.2 缝合过程 | 第52-55页 |
4.1.3 缝合质量检查 | 第55-56页 |
4.2 软件模块设计 | 第56-59页 |
4.2.1 软件模块构成与功能 | 第56-58页 |
4.2.2 系统架构 | 第58-59页 |
4.3 基于KF的参数化机制 | 第59-61页 |
4.3.1 参数化目标 | 第59-60页 |
4.3.2 参数化实现机制 | 第60-61页 |
4.4 功能集成 | 第61-63页 |
4.4.1 菜单与工具条 | 第61-62页 |
4.4.2 应用程序目录与调用关系 | 第62-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系统验证 | 第64-69页 |
5.1 系统有效性验证 | 第64-68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