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0-11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8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传统的单站无源定位算法 | 第18-38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基于到达角的加权最小二乘定位算法 | 第18-26页 |
2.2.1 到达角最小二乘定位模型相关定义 | 第19-20页 |
2.2.2 伪线性方程 | 第20-22页 |
2.2.3 加权最小二乘 | 第22-24页 |
2.2.4 到达角最小二乘定位仿真及分析 | 第24-26页 |
2.3 基于相差及其变化率定位算法 | 第26-31页 |
2.3.1 相差及其变化率定位算法相关定义 | 第26-28页 |
2.3.2 相差及其变化率定位算法模型 | 第28-30页 |
2.3.3 相差及其变化率定位仿真及分析 | 第30-31页 |
2.4 基于多普勒频率差的定位算法 | 第31-36页 |
2.4.1 多普勒定位原理 | 第31-32页 |
2.4.2 多普勒频差算法模型 | 第32-34页 |
2.4.3 多普勒频差定位算法仿真及分析 | 第34-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基于空域稀疏表示的多普勒频差定位方法 | 第38-52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压缩感知理论 | 第38-43页 |
3.2.1 稀疏表示 | 第39-40页 |
3.2.2 观测矩阵 | 第40-41页 |
3.2.3 重构算法 | 第41-43页 |
3.2.4 小结 | 第43页 |
3.3 多普勒频差模型 | 第43-45页 |
3.4 空域稀疏表示多普勒频差定位模型 | 第45-48页 |
3.4.1 空域稀疏表示多普勒频差定位重构模型 | 第45-46页 |
3.4.2 多普勒频率差转换为时域“伪测量值” | 第46-47页 |
3.4.3 用组稀疏来估计目标位置状态 | 第47-48页 |
3.5 空域稀疏表示的多普勒频差定位仿真及分析 | 第48-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基于空域稀疏表示的协方差矩阵定位方法 | 第52-74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一种基于空域稀疏表示的协方差矩阵定位算法 | 第52-64页 |
4.2.1 空域稀疏表示协方差矩阵数据模型 | 第52-56页 |
4.2.2 空域稀疏表示协方差矩阵定位模型 | 第56-58页 |
4.2.3 FOCUSS算法恢复向量 | 第58-60页 |
4.2.4 OMP算法恢复向量 | 第60-61页 |
4.2.5 空域稀疏表示协方差矩阵定位仿真结果 | 第61-64页 |
4.3 一种改进的基于空域稀疏表示的协方差矩阵定位算法 | 第64-72页 |
4.3.1 改进的空域稀疏表示协方差矩阵定位算法数据模型 | 第64-66页 |
4.3.2 改进的空域稀疏表示协方差矩阵定位算法定位模型 | 第66-67页 |
4.3.3 改进的空域稀疏表示协方差矩阵定位算法 | 第67-70页 |
4.3.4 改进的空域稀疏表示协方差矩阵定位算法仿真 | 第70-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