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0-11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1-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引言 | 第15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8-21页 |
第二章 MIMO技术相关基础 | 第21-37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MIMO通信技术 | 第21-24页 |
2.2.1 单用户MIMO系统模型 | 第21-22页 |
2.2.2 多用户MIMO系统模型 | 第22页 |
2.2.3 MIMO系统技术原理和特点 | 第22-23页 |
2.2.4 MIMO系统的容量分析 | 第23-24页 |
2.3 中继技术 | 第24-27页 |
2.3.1 系统模型 | 第24-25页 |
2.3.2 中继信号转发协议 | 第25页 |
2.3.3 网络编码 | 第25-27页 |
2.4 自由度基础 | 第27-28页 |
2.5 MIMO系统检测算法 | 第28-29页 |
2.5.1 迫零检测 | 第28页 |
2.5.2 最小均方误差检测 | 第28-29页 |
2.5.3 最大似然检测算法 | 第29页 |
2.6 多用户下行链路预编码技术 | 第29-35页 |
2.6.1 系统模型 | 第29-30页 |
2.6.2 多用户MIMO系统下行链路预编码 | 第30-31页 |
2.6.3 迫零预编码 | 第31-32页 |
2.6.4 基于块对角化的线性预编码 | 第32-33页 |
2.6.5 基于MMSE的线性预编码 | 第33-34页 |
2.6.6 基于信干噪比线性预编码 | 第34-3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信号空间对齐技术 | 第37-49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基于MIMO-Y系统的传输算法 | 第37-40页 |
3.2.1 MIMO-Y系统传输SSA-ZF算法 | 第37-40页 |
3.2.2 可行性条件 | 第40页 |
3.3 MIMO MWR中继系统传输算法 | 第40-47页 |
3.3.1 信号流图 | 第40-41页 |
3.3.2 环规划 | 第41-43页 |
3.3.3 MIMO MWR系统SSA-SSA算法 | 第43-47页 |
3.3.4 MIMO MWR SSA-SSA算法可行性条件 | 第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多用户MIMO中继系统信号空间对齐方向重构设计 | 第49-65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MIMO-Y系统信号空间重构算法设计 | 第49-54页 |
4.2.1 MIMO-Y系统模型 | 第49-51页 |
4.2.2 MIMO-Y系统信号空间重构 | 第51-52页 |
4.2.3 性能分析 | 第52-54页 |
4.3 MIMO中继非对称传输系统信号空间重构算法设计 | 第54-60页 |
4.3.1 MIMO中继非对称传输系统模型 | 第54-56页 |
4.3.2 MIMO中继非对称传输系统信号空间重构 | 第56-57页 |
4.3.3 性能分析 | 第57-58页 |
4.3.4 可行性验证 | 第58-60页 |
4.4 仿真分析 | 第60-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基于SINR的MIMO中继放大转发传输算法 | 第65-75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系统模型 | 第65-66页 |
5.3 基于SINR准则的中继AF传输方案 | 第66-71页 |
5.3.1 MAC阶段信号对齐 | 第66-67页 |
5.3.2 BC阶段干扰抑制 | 第67-70页 |
5.3.3 可行性条件 | 第70-71页 |
5.4 仿真分析 | 第71-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总结 | 第75-76页 |
6.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作者简介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