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前言 | 第11-21页 |
1.1 生物膜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1.1 生物膜的基本概念 | 第11页 |
1.1.2 生物膜形成过程 | 第11-12页 |
1.1.3 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12页 |
1.1.4 生物膜形成的调控机制 | 第12-14页 |
1.1.5 研究生物膜的意义 | 第14-15页 |
1.2 甘油醛三磷酸脱氢酶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1 GAPDH的结构 | 第15页 |
1.2.2 GAPDH的种类 | 第15-16页 |
1.2.3 GAPDH的功能 | 第16-17页 |
1.3 植物土传病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1 植物土传病害的危害及防治 | 第17-18页 |
1.3.2 植物内生细菌 | 第18-19页 |
1.4 立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7页 |
2.1.1 本研究中所用的菌株 | 第21页 |
2.1.2 本研究中所用的引物 | 第21-22页 |
2.1.3 本研究中所用的质粒 | 第22-23页 |
2.1.4 本研究中所用的培养基 | 第23-24页 |
2.1.5 本研究中所用的试剂 | 第24-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35页 |
2.2.1 基因缺失菌株构建 | 第27-28页 |
2.2.2 基因互补菌株构建 | 第28页 |
2.2.3 目的蛋白原核表达与纯化 | 第28-30页 |
2.2.4 蛋白印迹 | 第30-31页 |
2.2.5 基因表达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31-32页 |
2.2.6 蛋白酶活测定方法 | 第32页 |
2.2.7 0-9及其衍生菌株生物学表型测定 | 第32-33页 |
2.2.8 细菌在小麦根系定殖能力的测定 | 第33-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55页 |
3.1 基因缺失菌株和互补菌株鉴定 | 第35-37页 |
3.1.1 缺失菌株的鉴定 | 第35-36页 |
3.1.2 互补菌株的鉴定 | 第36-37页 |
3.2 基因gapB参与生物膜形成 | 第37-39页 |
3.3 基因gapB的编码蛋白是一种甘油醛三磷酸脱氢酶 | 第39-40页 |
3.3.1 GapB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 第39页 |
3.3.2 蛋白酶活测定 | 第39-40页 |
3.4 转录调节因子SinR及其拮抗因子SinI参与生物膜形成 | 第40-42页 |
3.4.1 菌株△sinI和△sinR影响生物膜形成 | 第40-41页 |
3.4.2 SinR影响基因tasA、sipW和calY的表达 | 第41-42页 |
3.5 GapB参与生物膜形成不是通过SinI/SinR系统起作用 | 第42-48页 |
3.5.1 △gapB及其衍生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 | 第42-43页 |
3.5.2 胞外蛋白酶产生能力的测定 | 第43-45页 |
3.5.3 菌落形态观察 | 第45-46页 |
3.5.4 蛋白印迹测定△sinR菌株中GapB的表达 | 第46-47页 |
3.5.5 荧光定量测定△sinR菌株中gapB的表达 | 第47-48页 |
3.6 甘油醛三磷酸脱氢酶GapB通过糖异生影响生物膜形成 | 第48-53页 |
3.6.1 添加碳源测定△gapB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 | 第48-49页 |
3.6.2 测定△gapB菌株基本生长能力 | 第49-50页 |
3.6.3 添加碳源测定AgapB菌株基本生长能力 | 第50-51页 |
3.6.4 荧光定量测定AgapB菌株中pgm的表达 | 第51页 |
3.6.5 △glk及其衍生菌株菌落形态测定 | 第51-52页 |
3.6.6 △glk及其衍生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测定 | 第52-53页 |
3.7 小麦根部定殖能力测定 | 第53-55页 |
4 结论 | 第55-57页 |
5 讨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