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B县乡村社区营造困境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19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7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7-19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9-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页
        1.3.3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第20-22页
第2章 社会资本与乡村社区营造的一般理论第22-30页
    2.1 相关概念第22-24页
        2.1.1 社会资本的概念第22-23页
        2.1.2 乡村社区营造的概念第23-24页
    2.2 社会资本对乡村社区营造的必要性第24-27页
        2.2.1 社会网络是乡村社区营造的基础第26页
        2.2.2 社会信任是乡村社区营造的支撑第26页
        2.2.3 社会规范是乡村社区营造的保障第26-27页
    2.3 基础理论第27-30页
        2.3.1 社会资本理论第27-28页
        2.3.2 社区营造理论第28页
        2.3.3 治理理论第28-30页
第3章 B县乡村社区营造的发起和推进第30-37页
    3.1 B县的基本情况和乡村社区营造的发起第30-34页
        3.1.1 B县的基本情况第30-31页
        3.1.2 “北京地球村”在B县进行乐和模式的试点第31-34页
    3.2 B县乡村社区营造的三个阶段第34-37页
        3.2.1 注入“建设型社工”以社工带动为主的初级阶段第34页
        3.2.2 构建“一站两会”以社工鼓励为主的中级阶段第34-35页
        3.2.3 完成“参与式管理机制”以村民自主为主的高级阶段第35-37页
第4章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B县乡村社区营造的困境和原因分析第37-46页
    4.1 B县乡村社区营造的困境第37-40页
        4.1.1 乡村社区公共服务提供不足第37-38页
        4.1.2 乡村社区公共参与水平较低第38-39页
        4.1.3 乡村社区治理秩序失衡第39-40页
    4.2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B县乡村社区营造致困的原因分析第40-46页
        4.2.1 人际网络原子化引发地缘网络功能弱化第40-41页
        4.2.2 组织网络分散化导致公共服务提供不足第41-42页
        4.2.3 人际信任弱化致使生产生活秩序紊乱第42-43页
        4.2.4 政治信任薄弱导致村民公共参与冷漠第43页
        4.2.5 传统乡规民约制约力不强使得公共舆论体系失效第43-44页
        4.2.6 当代乡规民约模式化严重导致村民认可程度低第44-46页
第5章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发展B县乡村社区营造的对策建议第46-51页
    5.1 重构社会网络下的B县乡村社区营造对策建议第46-47页
        5.1.1 凝聚乡村社区人际网络以恢复社会保障网络第46页
        5.1.2 加密乡村社区组织网络以弥补公共服务不足第46-47页
    5.2 提升社会信任下的B县乡村社区营造对策建议第47-49页
        5.2.1 提升人际关系以促进生产生活有序化第47-48页
        5.2.2 重塑政府信任以鼓舞村民公共参与热情第48-49页
    5.3 完善社会规范下的B县乡村社区营造对策建议第49-51页
        5.3.1 合理利用传统乡规民约以帮助村民规范自身行为第49页
        5.3.2 切实规范当代乡规民约以提高村民认可程度第49-51页
结论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附录A 访谈提纲第57-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洋县社火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协同式乡村治理问题研究--以信阳郝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