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1-20页 |
(一)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1-13页 |
1.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和洋县社火的相关概述 | 第20-27页 |
(一) 主要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1. 洋县社火 | 第20-21页 |
2. 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 第21-22页 |
3.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 第22-23页 |
(二)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和洋县社火的关联性 | 第23-27页 |
1.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和洋县社火二者内容的切合性 | 第23-24页 |
2.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和洋县社火二者功能的契合性 | 第24-25页 |
3.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和洋县社火二者作用上的耦合性 | 第25-27页 |
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洋县社火的现状 | 第27-44页 |
(一) 调查分析 | 第27-35页 |
1. 认知度与参与度分析 | 第27-31页 |
2.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洋县社火现状 | 第31-33页 |
3. 充分发挥洋县社火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可能性 | 第33-35页 |
(二)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洋县社火的成效 | 第35-37页 |
1. 丰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 第35-36页 |
2. 提高受教育者的积极性 | 第36页 |
3. 发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洋县社火的正面导向作用 | 第36-37页 |
(三)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洋县社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37-44页 |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7-40页 |
2. 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0-44页 |
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入洋县社火的对策 | 第44-54页 |
(一) 教育者重视运用社火载体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 第44-49页 |
1. 提高运用洋县社火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 第44-45页 |
2. 优化洋县社火内容,注重彰显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第45-46页 |
3. 创新洋县社火的表现形式,提高其自身吸引力 | 第46-47页 |
4. 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第47-49页 |
(二) 受教育者主动接受优秀社火文化的教育熏陶 | 第49-50页 |
(三)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社火载体的环境建设 | 第50-54页 |
1. 宏观环境建设 | 第50-51页 |
2. 微观环境建设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