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寄生虫学论文

羊吕氏泰勒虫与嗜吞噬细胞无浆体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致谢第5-10页
摘要第10-12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2-30页
    1 羊泰勒虫第12-20页
        1.1 病原学第12-13页
        1.2 形态学第13-14页
        1.3 流行特点第14-15页
        1.4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第15-16页
        1.5 羊泰勒虫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第16-20页
    2 无浆体第20-30页
        2.1 病原学第20-22页
        2.2 流行病学第22-24页
        2.3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第24页
        2.4 无浆体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第24-30页
第二部分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第30-32页
    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0页
    2 研究范围与内容第30-31页
        2.1 基因组序列分析、引物设计与目的片段克隆第30页
        2.2 羊吕氏泰勒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第30页
        2.3 羊吕氏泰勒虫与嗜吞噬细胞无浆体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第30-31页
    3 技术路线第31-32页
第三部分 羊吕氏泰勒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第32-44页
    引言第3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2-36页
        1.1 样品来源第32页
        1.2 主要试剂及耗材第32页
        1.3 主要仪器第32-33页
        1.4 常用溶液的配制第33页
        1.5 DNA的提取第33-34页
        1.6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34页
        1.7 检测羊T.luwenshuniPCR方法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的优化第34-35页
        1.8 产物的回收、克隆及测序第35页
        1.9 特异性试验第35-36页
        1.10 敏感性试验第36页
        1.11 重复性试验第36页
        1.12 临床样本检测第3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6-42页
        2.1 PCR扩增第36页
        2.2 PCR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第36-39页
        2.3 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第39-40页
        2.4 特异性试验结果第40-41页
        2.5 敏感性试验结果第41页
        2.6 重复性试验结果第41页
        2.7 临床样本检测结果第41-42页
    3 结论与讨论第42-44页
        3.1 成功建立了羊吕氏泰勒虫PCR检测方法第42页
        3.2 本研究建立的T.luwenshuni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第42-44页
第四部分 羊吕氏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第44-58页
    引言第4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4-47页
        1.1 样品来源第44页
        1.2 主要试剂及耗材第44页
        1.3 主要仪器第44页
        1.4 常用溶液的配制第44页
        1.5 DNA的提取第44页
        1.6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44-45页
        1.7 双重PCR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的优化第45-46页
        1.8 产物的回收、克隆及测序第46页
        1.10 敏感性试验第46-47页
        1.11 重复性试验第47页
        1.12 临床样本检测第4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7-55页
        2.1 双重PCR扩增第47页
        2.2 双重PCR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第47-50页
        2.3 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第50-51页
        2.4 特异性试验结果第51-52页
        2.5 敏感性试验结果第52-54页
        2.6 重复性试验结果第54页
        2.7 临床样本检测结果第54-55页
    3 结论与讨论第55-58页
        3.1 绵羊和山羊中存在T.luwenshuni和AP的感染和混合感染第55-56页
        3.2 成功建立了检测T.luwenshuni和AP的双重PCR方法第56页
        3.3 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第56页
        3.4 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方法的检测效果第56-58页
全文结论和创新点第58-60页
    全文结论第58页
    创新点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72页
ABSTRACT第72-73页
个人简历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家蝇cecropin-A2和lectin subunit alpha蛋白对金黄色萄球菌的抑制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RNA适配体检测体外酶促合成的c-di-GMP和cGA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