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1.1 城市滨水景观 | 第13页 |
1.1.2 步行空间 | 第13页 |
1.1.3 护城河景观带 | 第13-14页 |
1.1.4 空间句法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环城景观空间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空间句法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18-23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2.1.1 时代背景 | 第18-19页 |
2.1.2 地域文化背景 | 第19页 |
2.2 研究的目的 | 第19-20页 |
2.3 研究的意义 | 第20页 |
2.4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5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2.5.1 文献分析 | 第21页 |
2.5.2 实地调研 | 第21页 |
2.5.3 对比分析 | 第21页 |
2.5.4 数据可视化分析 | 第21-22页 |
2.6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空间句法和步行空间相关理论 | 第23-33页 |
3.1 空间句法的理论 | 第23页 |
3.2 空间句法的分析方法 | 第23-26页 |
3.2.1 凸空间法 | 第23-24页 |
3.2.2 视域模型法 | 第24-25页 |
3.2.3 轴线模型法 | 第25页 |
3.2.4 线段模型法 | 第25-26页 |
3.3 空间句法的相关指标界定 | 第26-27页 |
3.4 步行空间的相关理论 | 第27-28页 |
3.4.1 步行速度与距离 | 第27页 |
3.4.2 视线距离 | 第27-28页 |
3.4.3 步行交通类型 | 第28页 |
3.5 空间句法图形绘制原则与方法选择 | 第28-29页 |
3.5.1 空间句法图形绘制原则 | 第28页 |
3.5.2 研究视角 | 第28-29页 |
3.5.3 研究对象的规模与尺度 | 第29页 |
3.5.4 空间句法模型的绘制步骤 | 第29页 |
3.6 城市道路对环城景观步行空间的影响 | 第29-32页 |
3.6.1 城市道路对步行空间割裂的研究 | 第30页 |
3.6.2 城市道路影响下步行空间轴线绘制方法 | 第30-3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濠河风景区步行空间现状分析 | 第33-40页 |
4.1 濠河风景区区位分析与研究范围划定 | 第33-34页 |
4.1.1 濠河风景区区位分析 | 第33-34页 |
4.1.2 濠河风景区用地分析 | 第34页 |
4.1.3 研究范围划定 | 第34页 |
4.2 濠河风景区现状景观空间分析 | 第34-40页 |
4.2.1 节点空间分析 | 第34-37页 |
4.2.2 道路空间分析 | 第37-38页 |
4.2.3 景观建筑空间分析 | 第38-40页 |
第五章 濠河风景区空间句法分析与研究 | 第40-67页 |
5.1 整体空间句法解析 | 第40-44页 |
5.1.1 轴线模型边界的确定 | 第40页 |
5.1.2 整体轴线模型的绘制 | 第40页 |
5.1.3 轴线模型分析流程 | 第40-41页 |
5.1.4 城区现状轴线模型分析 | 第41-44页 |
5.2 濠河风景区步行空间研究 | 第44-50页 |
5.2.1 濠河风景区行人步行距离研究 | 第44-46页 |
5.2.2 濠河风景区线段模型分析 | 第46-50页 |
5.3 濠河风景区步行空间整合度和功能分布研究 | 第50-55页 |
5.3.1 步行空间整合度与行人需求 | 第50-51页 |
5.3.2 600 m测算半径整合度与功能分布叠加分析 | 第51-52页 |
5.3.3 1000 m测算半径整合度与功能分布叠加分析 | 第52-53页 |
5.3.4 1500 m测算半径整合度与功能分布叠加分析 | 第53页 |
5.3.5 整合度与功能匹配分析 | 第53-55页 |
5.4 景观节点步行空间分析与研究 | 第55-61页 |
5.4.1 景观节点空间现状归纳 | 第55页 |
5.4.2 不同节点空间分析方法的确定 | 第55-56页 |
5.4.3 景观节点空间轴线分析 | 第56-58页 |
5.4.4 景观节点视域分析 | 第58-61页 |
5.5 滨水景观建筑空间分析与研究 | 第61-64页 |
5.5.1 景观建筑现状归纳 | 第61页 |
5.5.2 水岸沿线空间分析方法 | 第61-62页 |
5.5.3 水域空间视域分析 | 第62-64页 |
5.6 濠河风景区滨水步行空间活力评价 | 第64-66页 |
5.6.1 空间活力图绘制 | 第64-65页 |
5.6.2 濠河风景区空间活力评价 | 第65页 |
5.6.3 景观节点空间活力评价 | 第65-66页 |
5.6.4 景观建筑空间活力评价 | 第6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濠河风景区步行空间干扰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 | 第67-71页 |
6.1 步行空间活力的影响因素 | 第67-69页 |
6.1.1 地理因素 | 第67-68页 |
6.1.2 交通因素 | 第68页 |
6.1.3 植被因素 | 第68页 |
6.1.4 人为因素 | 第68-69页 |
6.2 步行空间活力提升策略 | 第69-70页 |
6.2.1 整体空间活力的提升 | 第69页 |
6.2.2 节点空间活力的提升 | 第69页 |
6.2.3 滨水景观建筑活力提升 | 第69-70页 |
6.2.4 待建设区的开发策略 | 第7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71-72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 | 第76-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