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16-20页 |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2.1.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2.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2.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2.2.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2.2.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2.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研究 | 第20-26页 |
3.1 相关概念 | 第20-22页 |
3.1.1 城市公园 | 第20页 |
3.1.2 文化公园 | 第20-21页 |
3.1.3 廉政文化 | 第21页 |
3.1.4 廉政文化公园 | 第21-22页 |
3.2 廉政文化公园的特征 | 第22-24页 |
3.2.1 主题文化性 | 第22页 |
3.2.2 严肃真实性 | 第22-23页 |
3.2.3 公众参与性 | 第23-24页 |
3.2.4 时代创新性 | 第24页 |
3.3 廉政文化公园规划设计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3.3.1 游憩资源学 | 第24页 |
3.3.2 环境行为心理学 | 第24-25页 |
3.3.3 可持续发展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廉政文化公园案例分析 | 第26-32页 |
4.1 萧县廉政文化园 | 第26-27页 |
4.1.1 公园概况 | 第26页 |
4.1.2 公园规划设计分析 | 第26-27页 |
4.2 昆山廉政文化主题公园 | 第27-30页 |
4.2.1 公园概况 | 第27-28页 |
4.2.2 公园规划设计分析 | 第28-30页 |
4.3 南通廉政文化公园 | 第30-31页 |
4.3.1 公园概况 | 第30页 |
4.3.2 公园规划设计分析 | 第30-3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五章 廉政文化公园设计相关策略、原则、方法的探讨 | 第32-38页 |
5.1 廉政文化公园规划布局 | 第32-33页 |
5.1.1 公园选址 | 第32页 |
5.1.2 空间布局 | 第32页 |
5.1.3 内容素材 | 第32-33页 |
5.1.4 游览体验 | 第33页 |
5.1.5 植物种植 | 第33页 |
5.2 廉政文化公园设计原则 | 第33-35页 |
5.2.1 人性化 | 第33页 |
5.2.2 地域性 | 第33-34页 |
5.2.3 创新性 | 第34-35页 |
5.2.4 整体性 | 第35页 |
5.3 廉政文化公园的设计方法 | 第35-37页 |
5.3.1 显性表现 | 第36页 |
5.3.2 隐喻表现 | 第36页 |
5.3.3 智能应用 | 第36-3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六章 蜀山区廉政文化公园总体规划设计 | 第38-51页 |
6.1 公园基本概况 | 第38-39页 |
6.1.1 建设背景 | 第38页 |
6.1.2 区位规划 | 第38-39页 |
6.1.3 现状场地分析 | 第39页 |
6.2 公园总体规划 | 第39-44页 |
6.2.1 规划理念构思 | 第39-40页 |
6.2.2 景观功能结构 | 第40-41页 |
6.2.3 廉政文化内容 | 第41-43页 |
6.2.4 游览路线设计 | 第43页 |
6.2.5 空间布局分析 | 第43-44页 |
6.2.6 植物种植分析 | 第44页 |
6.3 公园分区景观小品设计 | 第44-50页 |
6.3.1 前庭触廉区 | 第44-45页 |
6.3.2 中庭执廉区 | 第45-46页 |
6.3.3 百职养廉区 | 第46-49页 |
6.3.4 后庭育廉区 | 第49页 |
6.3.5 反腐鉴廉区 | 第49-5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1-53页 |
7.1 结论 | 第51-52页 |
7.2 问题讨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