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3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2.1 组织支持的定义 | 第11页 |
1.2.2 组织支持的相关变量分析 | 第11-14页 |
1.2.3 自我效能的定义 | 第14页 |
1.2.4 自我效能的测量 | 第14-15页 |
1.2.5 工作绩效综述 | 第15-16页 |
1.2.6 组织支持和工作绩效相互关系的探究 | 第16-17页 |
1.2.7 文献综述小结 | 第17-18页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3 模型构建与假设研究 | 第19-21页 |
3.1 影响路径 | 第19页 |
3.2 模型构建与访谈检验研究 | 第19-21页 |
3.2.1 模型研究 | 第19-20页 |
3.2.2 变量定义 | 第20页 |
3.2.3 模型的访谈检验 | 第20-21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21页 |
4 问卷与数据 | 第21-25页 |
4.1 竞技武术教练员研究变量测量 | 第21-24页 |
4.1.1 竞技武术教练员组织支持测量 | 第21-22页 |
4.1.2 竞技武术教练员自我效能测量 | 第22-23页 |
4.1.3 竞技武术教练员的工作绩效测量 | 第23-24页 |
4.2 问卷的设计 | 第24页 |
4.3 数据收集 | 第24-25页 |
4.3.1 预调查 | 第24页 |
4.3.2 正式调查 | 第24-25页 |
4.3.3 数据分析的方法说明 | 第25页 |
5 山东省竞技武术套路教练员调研数据分析 | 第25-38页 |
5.1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5-26页 |
5.2 武术套路教练员中效度有效性分析 | 第26-31页 |
5.2.1 组织支持测量的效度分析 | 第26-28页 |
5.2.2 自我效能测量的效度分析 | 第28-29页 |
5.2.3 工作绩效测量的效度分析 | 第29-31页 |
5.3 信度分析 | 第31-36页 |
5.3.1 竞技武术套路教练员的性别与三者之间的联系 | 第31-32页 |
5.3.2 教练员年龄与组织支持、自我效能和工作绩效的关系 | 第32-33页 |
5.3.3 竞技武术套路教练员受教育程度与组织支持、自我效能和工作绩效的关系 | 第33-34页 |
5.3.4 竞技武术套路教练员工作年限与组织支持、自我效能和工作绩效的关系 | 第34-35页 |
5.3.5 研究变量的相关分析 | 第35-36页 |
5.4 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36-37页 |
5.5 研究结果汇总 | 第37-38页 |
6 研究讨论 | 第38-41页 |
6.1 山东省竞技体育主管部门与武术套路教练员支持对应关系 | 第38-39页 |
6.1.1 竞技武术套路教练员的组织支持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 第38-39页 |
6.1.2 竞技武术套路教练员的组织支持与自我效能的关系 | 第39页 |
6.1.3 竞技武术套路教练员的自我效能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 第39页 |
6.1.4 竞技武术套路教练员的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 | 第39页 |
6.2 山东省竞技武术套路教练员在人口统计变量的差异 | 第39-40页 |
6.2.1 地域与性别的影响 | 第39-40页 |
6.2.2 年龄的影响 | 第40页 |
6.2.3 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 第40页 |
6.2.4 工作年限的影响 | 第40页 |
6.3 竞技体育主管部门对武术套路教练员组织支持、自我效能研究结论 | 第40-41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41-44页 |
7.1 研究总结 | 第41-42页 |
7.1.1 理论价值 | 第41-42页 |
7.2 研究不足 | 第42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件1 | 第49-51页 |
附件2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