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1 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与引进模式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对策研究 | 第13页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4页 |
1.3.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 第16-21页 |
2.1 高层次人才的概念 | 第16-17页 |
2.1.1 人才 | 第16页 |
2.1.2 高层次人才 | 第16-17页 |
2.2 基本理论 | 第17-21页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7-18页 |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8-19页 |
2.2.3 公共政策评估理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株洲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21-40页 |
3.1 株洲高新区高层次人才队伍现状 | 第21-34页 |
3.1.1 株洲高新区基本情况 | 第21-28页 |
3.1.2 株洲高新区高层次人才队伍发展情况 | 第28-34页 |
3.2 株洲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 第34-37页 |
3.2.1 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有待改进 | 第34-35页 |
3.2.2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 第35-36页 |
3.2.3 高层次人才工作发展不平衡 | 第36页 |
3.2.4 高层次人才发展环境不够理想 | 第36-37页 |
3.2.5 高层次人才科技贡献效应不够明显 | 第37页 |
3.3 株洲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40页 |
3.3.1 高新区管理模式存在缺陷 | 第37-38页 |
3.3.2 区域发展环境没有优势 | 第38页 |
3.3.3 人才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措施及经验借鉴 | 第40-45页 |
4.1 内外先进地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措施 | 第40-44页 |
4.1.1 国内高新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措施 | 第40-41页 |
4.1.2 外先进地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措施 | 第41-44页 |
4.2 层次人才引进经验借鉴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株洲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对策建议 | 第45-52页 |
5.1 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主要目标,构建完备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机制 | 第45-46页 |
5.1.1 坚持高端引领思路,抓好人才工作顶层设计 | 第45页 |
5.1.2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构建人才联动开发机制 | 第45-46页 |
5.1.3 坚持合作共建意识,形成人才发展工作合力 | 第46页 |
5.2 以健全人才扶持政策为主要手段,构建完善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体系 | 第46-47页 |
5.2.1 健全人才众创扶持政策 | 第46-47页 |
5.2.2 健全人才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 第47页 |
5.2.3 健全人才创新创业评价政策 | 第47页 |
5.3 以高层次人才引进为主要抓手,打造优秀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 第47-49页 |
5.3.1 发挥政府示范作用 | 第48页 |
5.3.2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 第48页 |
5.3.3 发挥项目共享作用 | 第48-49页 |
5.4 以动力产业和科研优势为主要依托,打造良好的高层次人才发展平台 | 第49-50页 |
5.4.1 着力打造产业集群 | 第49页 |
5.4.2 大力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 第49-50页 |
5.4.3 努力打造协同创新产业联盟 | 第50页 |
5.5 以完善人才服务体系为主要任务,营造优越的高层次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 第50-52页 |
5.5.1 改善人才工作环境 | 第50-51页 |
5.5.2 提升人才工作环境 | 第51页 |
5.5.3 优化人才社会环境 | 第51-52页 |
结束语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