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2页 |
2.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2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一、技术标准中专利劫持的界定 | 第19-27页 |
(一) 技术标准的界定 | 第19-20页 |
(二) 专利劫持的界定 | 第20-23页 |
1.专利劫持的概念和特征 | 第20-21页 |
2.专利劫持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21-23页 |
(三) 技术标准中专利劫持的概念、特征及法律性质 | 第23-27页 |
1.技术标准中专利劫持的概念和特征 | 第23-24页 |
2.技术标准中专利劫持的法律性质 | 第24-27页 |
二、技术标准中专利劫持反垄断规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7-37页 |
(一) 技术标准中专利劫持反垄断规制的必要性 | 第27-32页 |
1.解决技术标准中专利劫持反竞争性问题的需要 | 第27-28页 |
2.弥补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规制局限性的需要 | 第28-30页 |
3.解决标准化组织知识产权政策规制局限性的需要 | 第30-32页 |
(二) 技术标准中专利劫持反垄断规制的可行性 | 第32-37页 |
1.实现反垄断法价值和目标的必然结果 | 第32-33页 |
2.反垄断法律体系提供了立法上的依据 | 第33-34页 |
3.反垄断执法和司法积累了实务中的经验 | 第34-37页 |
三、技术标准制定和实施中专利劫持的类型 | 第37-47页 |
(一) 技术标准制定中专利劫持的类型 | 第38-40页 |
1.违反专利信息披露义务 | 第38-39页 |
2.虚假承诺 | 第39-40页 |
(二) 技术标准实施中专利劫持的类型 | 第40-47页 |
1.拒绝许可 | 第40-41页 |
2.不公平的高价 | 第41页 |
3.价格歧视 | 第41-42页 |
4.搭售 | 第42-43页 |
5.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 | 第43页 |
6.不正当地寻求禁令救济 | 第43-47页 |
四、技术标准中专利劫持的反垄断规制分析 | 第47-57页 |
(一) 相关市场的界定 | 第47-51页 |
1.标准必要专利不必然构成一个独立的相关市场 | 第48-49页 |
2.标准必要专利相关技术市场界定的考量因素 | 第49-51页 |
(二) 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 | 第51-55页 |
1.标准必要专利权人相关技术市场中支配地位应结合个案认定 | 第51-52页 |
2.标准必要专利权人相关技术市场中支配地位认定的考量因素 | 第52-55页 |
(三)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 | 第55-57页 |
1.形式层面上的认定 | 第55-56页 |
2.实质层面上的认定 | 第56-57页 |
五、我国专利劫持行为反垄断规制的问题和完善建议 | 第57-67页 |
(一) 我国专利劫持行为反垄断规制的问题 | 第57-59页 |
1.专利劫持反垄断规制的立法需完善 | 第58-59页 |
2.标准制定组织的审核制度需健全 | 第59页 |
3.专利劫持反垄断规制的实践需加强 | 第59页 |
(二) 我国专利劫持行为反垄断规制完善建议 | 第59-67页 |
1.完善专利劫持反垄断规制的立法 | 第59-62页 |
2.健全标准化中专利技术的审核制度 | 第62-63页 |
3.加强专利劫持反垄断规制的实践 | 第63-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