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球体类零件离子束确定性修形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课题来源与意义 | 第13-15页 |
·课题的来源 | 第13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国内外现状 | 第15-20页 |
·球体类零件传统加工和测量综述 | 第15-16页 |
·球体类零件手工抛光和测量综述 | 第16-17页 |
·离子束确定性修形技术综述 | 第17-20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不同入射角下离子束修形材料去除特性研究 | 第22-37页 |
·材料去除特性分析 | 第22-25页 |
·离子溅射理论 | 第22-23页 |
·去除速率的理论分析 | 第23-25页 |
·不同入射角去除函数的理论建模分析 | 第25-27页 |
·不同入射角去除函数的理论模型 | 第25-26页 |
·去除函数模型参数与仿真 | 第26-27页 |
·不同入射角去除函数的实验建模分析 | 第27-30页 |
·表面粗糙度演变研究 | 第30-36页 |
·离子束抛光机理 | 第30-32页 |
·倾斜入射抛光技术 | 第32页 |
·牺牲层抛光技术 | 第32-33页 |
·粗糙度演变实验 | 第33-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高陡度镜面的驻留时间模型及求解算法 | 第37-50页 |
·驻留时间模型 | 第37-38页 |
·改进的驻留时间模型及求解算法 | 第38-41页 |
·加权Lucy-Richardson 算法 | 第40-41页 |
·改进的脉冲迭代算法 | 第41页 |
·基于补偿的驻留时间算法 | 第41-44页 |
·补偿算法模型 | 第41-42页 |
·算法仿真比较 | 第42-44页 |
·高陡度球体类零件的非线性展开 | 第44-49页 |
·地图投影的基本理论 | 第44-46页 |
·面形误差非线性展开 | 第46-47页 |
·拼接加工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球体类零件的拼接干涉测量方法 | 第50-58页 |
·子孔径拼接算法 | 第50-51页 |
·子孔径划分 | 第51-52页 |
·三维面形误差重构 | 第52-53页 |
·拼接干涉测量实验 | 第53-56页 |
·半球干涉测量实验 | 第53-54页 |
·全球干涉测量实验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球体类零件的离子束确定修形工艺实验 | 第58-67页 |
·线扫描验证相对去除速率实验 | 第58-60页 |
·高陡度球冠修形实验 | 第60-62页 |
·半球面修形实验 | 第62-64页 |
·全球面修形实验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全文总结 | 第67-68页 |
·研究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