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1 绪论 | 第21-3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21-32页 |
1.1.1 安全建言问题的现实意义 | 第21-22页 |
1.1.2 安全建言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22-25页 |
1.1.3 安全建言研究面临的挑战 | 第25-28页 |
1.1.4 引入领导风格对安全建言研究的意义 | 第28-32页 |
1.2 研究问题简介 | 第32-34页 |
1.3 研究创新点 | 第34-35页 |
1.4 章节安排与技术路线 | 第35-3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39-77页 |
2.1 安全建言的研究进展 | 第39-55页 |
2.1.1 建言概念的提出与演进 | 第39-41页 |
2.1.2 建言和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41-43页 |
2.1.3 建言相关的研究进展回顾 | 第43-52页 |
2.1.4 安全建言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52-55页 |
2.2 领导力理论的研究进展 | 第55-68页 |
2.2.1 领导力的演进发展 | 第55-56页 |
2.2.2 变革型/交易型领导的概念 | 第56-57页 |
2.2.3 变革型/交易型领导的效能机制回顾 | 第57-68页 |
2.3 变革型/交易型领导与安全建言过程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68-74页 |
2.4 变革型/交易型领导和安全建言关系有待研究的方向 | 第74-77页 |
2.4.1 两种领导风格和安全建言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还相当缺乏 | 第74页 |
2.4.2 基于现象嵌入的过程视角探讨两种领导风格和安全建言行为关系的研究还相当缺乏 | 第74-75页 |
2.4.3 两种领导风格和安全建言相关研究的解释逻辑相对单一 | 第75-77页 |
3 主要研究框架 | 第77-85页 |
3.1 问题识别和安全建言的逻辑链条阐释 | 第77-79页 |
3.2 变革型/交易型领导与问题识别及安全建言关系的作用机制 | 第79-80页 |
3.3 变革型/交易型领导对安全建言的影响机制:基于个体视角的研究 | 第80-82页 |
3.4 变革型/交易型领导对安全建言的影响机制:基于团队视角的研究 | 第82-85页 |
4 安全建言产生过程的构思研究——多案例方法 | 第85-129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85页 |
4.2 理论基础 | 第85-86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86-94页 |
4.3.1 方法选取 | 第86-87页 |
4.3.2 案例选择 | 第87-93页 |
4.3.3 数据获取与分析方法 | 第93-94页 |
4.4 研究结果 | 第94-125页 |
4.4.1 具体案例的描述 | 第94-111页 |
4.4.2 案例分析:剖析案例的具体阶段特征 | 第111-120页 |
4.4.3 多案例整合研究:安全建言产生过程的共性和区别 | 第120-125页 |
4.5 讨论与小结 | 第125-129页 |
4.5.1 案例研究讨论 | 第125-127页 |
4.5.2 关注问题识别的理论意义 | 第127-129页 |
5 变革型/交易型领导影响安全建言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129-151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129页 |
5.2 理论与假设推导 | 第129-134页 |
5.2.1 资源保存理论 | 第129-130页 |
5.2.2 变革型/交易型领导与问题识别 | 第130-131页 |
5.2.3 变革型/交易型领导与安全建言 | 第131页 |
5.2.4 情境型促进焦点的中介作用 | 第131-133页 |
5.2.5 情境型抑制焦点的中介作用 | 第133-134页 |
5.3 方法 | 第134-138页 |
5.3.1 样本和模拟过程 | 第134-136页 |
5.3.2 测量 | 第136-138页 |
5.4 研究结果 | 第138-146页 |
5.4.1 变革型领导情境下的描述性统计 | 第138-139页 |
5.4.2 变革型领导情境下的回归分析 | 第139-143页 |
5.4.3 交易型领导情境下的描述性统计 | 第143页 |
5.4.4 交易型领导情境下的回归分析 | 第143-146页 |
5.5 讨论 | 第146-151页 |
5.5.1 研究的理论贡献 | 第147-149页 |
5.5.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149-150页 |
5.5.3 结论 | 第150-151页 |
6 变革型/交易型领导对安全建言过程的影响机制:基于个体视角的研究 | 第151-179页 |
6.1 研究目的 | 第151页 |
6.2 理论与假设推导 | 第151-156页 |
6.2.1 情境型调节焦点的中介作用 | 第151-152页 |
6.2.2 安全氛围的调节的中介作用 | 第152-156页 |
6.3 方法 | 第156-159页 |
6.3.1 样本和调研过程: | 第156-157页 |
6.3.2 测量 | 第157-159页 |
6.4 研究结果 | 第159-173页 |
6.4.1 信度、效度分析与数据聚合 | 第159-160页 |
6.4.2 零模型检验 | 第160-161页 |
6.4.3 描述性统计 | 第161页 |
6.4.4 跨水平中介效应检验(2-1-1模型) | 第161-166页 |
6.4.5 跨水平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2-1-1模型,2 Level Moderator) | 第166-173页 |
6.4.6 问题识别和安全建言的回归分析 | 第173页 |
6.5 讨论 | 第173-179页 |
6.5.1 研究的理论贡献 | 第175-176页 |
6.5.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176-177页 |
6.5.3 结论 | 第177-179页 |
7 变革型/交易型领导对安全建言过程的影响机制:基于团队视角的研究 | 第179-197页 |
7.1 研究目的 | 第179页 |
7.2 理论与假设推导 | 第179-182页 |
7.2.1 两种领导风格对建言氛围的不同作用 | 第179-180页 |
7.2.2 建言氛围的中介的调节作用 | 第180-182页 |
7.3 方法 | 第182-185页 |
7.3.1 样本和调研过程 | 第182-183页 |
7.3.2 测量 | 第183-185页 |
7.4 研究结果 | 第185-192页 |
7.4.1 信度、效度分析与数据聚合 | 第185页 |
7.4.2 零模型检验 | 第185页 |
7.4.3 描述性统计 | 第185-186页 |
7.4.4 跨水平中介的调节效应检验 | 第186-192页 |
7.5 讨论 | 第192-197页 |
7.5.1 研究的理论贡献 | 第193-194页 |
7.5.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194页 |
7.5.3 结论 | 第194-197页 |
8 结论与综合讨论 | 第197-211页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97-200页 |
8.2 综合讨论 | 第200-204页 |
8.2.1 问题识别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 第202-203页 |
8.2.2 问题识别内涵有待进一步明晰 | 第203-204页 |
8.3 本研究的贡献 | 第204-208页 |
8.3.1 理论贡献 | 第204-207页 |
8.3.2 实践意义 | 第207-208页 |
8.4 本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 第208-21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1-233页 |
附录 | 第233-241页 |
附录1 研究二的主要量表 | 第233-236页 |
附录2 研究三的主要量表 | 第236-240页 |
附录3 研究四的主要量表 | 第240-2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