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论文--藻类论文

基于电絮凝的微藻规模化采收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微藻概述第10-11页
        1.1.1 微藻的特性第10页
        1.1.2 微藻的应用及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 小球藻的应用及发展第11-13页
        1.2.1 小球藻的生物学特性第11页
        1.2.2 小球藻的应用第11-12页
        1.2.3 小球藻的发展现状第12-13页
    1.3 微藻现有的采收方法第13-17页
        1.3.1 过滤第13-14页
        1.3.2 离心第14页
        1.3.3 气浮第14-15页
        1.3.4 化学絮凝第15-16页
        1.3.5 电絮凝第16-17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第17-18页
        1.4.1 研究意义第17页
        1.4.2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不同种类絮凝剂对小球藻化学絮凝法絮凝效应的研究第18-32页
    2.1 前言第18页
    2.2 材料第18-19页
        2.2.1 藻种来源第18页
        2.2.2 培养条件第18-19页
    2.3 方法第19-21页
        2.3.1 小球藻的培养第19-20页
        2.3.2 小球藻的絮凝方法第20页
        2.3.3 小球藻絮凝效率的计算第20页
        2.3.4 絮凝条件的优化第20-21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1-26页
        2.4.1 铁盐对小球藻的絮凝效应第21-22页
        2.4.2 铝盐对小球藻的絮凝效应第22-23页
        2.4.3 碱类对小球藻的絮凝效应第23-24页
        2.4.4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对小球藻的絮凝效应第24-25页
        2.4.5 有机类对小球藻的絮凝效应第25-26页
    2.5 最优絮凝剂的选择第26-27页
    2.6 对氢氧化钙絮凝条件的优化第27-30页
        2.6.1 藻液pH对絮凝效率的影响第27-28页
        2.6.2 搅拌速率第28页
        2.6.3 搅拌时间第28-29页
        2.6.4 藻液浓度第29-30页
    2.7 小结第30页
    2.8 讨论第30-32页
第三章 电解絮凝法对小球藻絮凝效应的研究第32-41页
    3.1 前言第32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3.2.1 实验藻种第32页
        3.2.2 实验原理及装置第32-33页
        3.2.3 电絮凝方法第33页
        3.2.4 电絮凝效率的计算第33页
        3.2.5 电解絮凝条件的优化第33-3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4-39页
        3.3.1 不同电极材料对小球藻的电絮凝效率的比较第34页
        3.3.2 不同铝电极板宽度对小球藻的絮凝效率的影响第34-35页
        3.3.3 不同极板间距对小球藻絮凝效率的影响第35-36页
        3.3.4 不同电压对小球藻絮凝效率的影响第36-37页
        3.3.5 藻液pH对小球藻电絮凝效率的影响第37页
        3.3.6 藻液浓度对小球藻电絮凝效应的影响第37-38页
        3.3.7 搅拌速率与搅拌时间对小球藻絮凝效应的影响第38-39页
    3.4 小结第39页
    3.5 讨论第39-41页
第四章 电场絮凝法对小球藻电絮凝效应的研究第41-47页
    4.1 前言第41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1-42页
        4.2.1 实验藻种第41页
        4.2.2 实验原理及装置第41页
        4.2.3 电絮凝效率的计算第41页
        4.2.4 电场絮凝条件的优化第41-42页
        4.2.5 电絮凝成本计算第42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2-45页
        4.3.1 不同氢氧化钙浓度对小球藻电絮凝效率的影响第42-43页
        4.3.2 不同电压对小球藻电絮凝效率的影响第43页
        4.3.3 藻液浓度对小球藻絮凝效率的影响第43-44页
        4.3.4 搅拌速率与搅拌时间对小球藻絮凝效率的影响第44-45页
        4.3.5 电絮凝耗能及成本比较第45页
    4.4 小结第45-46页
    4.5 讨论第46-47页
第五章 氢氧化钙辅助电场絮凝法收集小球藻1000 L中试研究第47-53页
    5.1 前言第47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47-49页
        5.2.1 实验藻种及实验室培养第47页
        5.2.2 微藻扩大化培养第47-48页
        5.2.3 拟设计采收装置第48页
        5.2.4 电絮凝采收研究第48-49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49-52页
        5.3.1 小球藻扩大化培养研究第49-51页
        5.3.2 电絮凝采收1000L小球藻藻液中试研究第51-52页
    5.4 小结第52页
    5.5 讨论第52-5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6.1 主要结论第53页
    6.2 展望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ABSTRECT第60-61页
附录第62-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TCF与M1和M2的结合能力及关键结合位点定位的研究
下一篇:柑橘亚属植物果皮多酚类物质提取及其抗氧化、抑菌活性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