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硏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洞室群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0-11页 |
1.2.2 岩体爆破损伤理论模型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1-12页 |
1.2.3 岩体爆破损伤评价方法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2页 |
1.2.4 岩体声波测试技术及其在爆破损伤评价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岩石爆破损伤理论 | 第15-30页 |
2.1 爆破岩石的破坏机理 | 第15-16页 |
2.1.1 岩石爆破机理的三种理论 | 第15-16页 |
2.1.2 岩石爆破断裂损伤的形成 | 第16页 |
2.2 岩石损伤基本理论 | 第16-20页 |
2.2.1 损伤的定义 | 第16-20页 |
2.2.2 损伤演化方程及材料的本构方程 | 第20页 |
2.3 岩石爆破损伤理论模型 | 第20-29页 |
2.3.1 K-G损伤模型 | 第20-22页 |
2.3.2 KUS损伤模型 | 第22-23页 |
2.3.3 Yang等人的模型 | 第23-25页 |
2.3.4 TCK损伤模型 | 第25-27页 |
2.3.5 拉压损伤模型 | 第27-29页 |
2.4 章节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隧道洞室群施工动态力学安全性分析 | 第30-56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0-33页 |
3.1.1 项目基本概况 | 第30-31页 |
3.1.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31-33页 |
3.2 数值计算算法与损伤模型的选取 | 第33-38页 |
3.2.1 ANSYS/LS-DYNA算法的选取 | 第33页 |
3.2.2 爆破荷载的确定及其施加方法 | 第33-35页 |
3.2.3 HJC本构模型简介 | 第35-38页 |
3.2.4 HJC本构模型参数研究 | 第38页 |
3.3 洞室群多次爆破相互作用下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38-55页 |
3.3.1 洞室群施工步骤 | 第38-40页 |
3.3.2 洞室群相互爆破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0-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现场围岩损伤测试及围岩损伤分区 | 第56-90页 |
4.1 现场围岩损伤测试 | 第56-60页 |
4.1.1 测试仪器介绍 | 第56页 |
4.1.2 声波孔测试原理 | 第56-57页 |
4.1.3 已有的声波测试资料 | 第57-58页 |
4.1.4 测试布置 | 第58-60页 |
4.2 测试数据分析 | 第60-86页 |
4.2.1 数据采集与分析 | 第60-77页 |
4.2.2 损伤程度分析 | 第77-86页 |
4.3 灾害预警研究 | 第86-8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5.1 结论 | 第90-91页 |
5.2 展望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