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2 演化计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遗传算法 | 第15-16页 |
1.2.2 演化策略 | 第16-18页 |
1.2.3 演化规划 | 第18页 |
1.2.4 小生境遗传算法 | 第18-19页 |
1.2.5 基于协同机制的演化策略 | 第19-20页 |
1.3 演化计算的发展趋势 | 第20-22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22页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基于混合高斯模型的改进 | 第24-55页 |
2.1 引言 | 第24-26页 |
2.2 背景 | 第26-29页 |
2.2.1 单种群中的非物种保护策略 | 第26-27页 |
2.2.2 单种群中物种保护策略 | 第27-28页 |
2.2.3 多种群策略 | 第28-29页 |
2.3 基于高斯分类器的演化策略(GCES) | 第29-37页 |
2.3.1 多峰曲面的高斯分类模型 | 第29-30页 |
2.3.2 基于高斯模型的采样 | 第30-31页 |
2.3.3 估计GMM参数 | 第31-33页 |
2.3.4 基于贝叶斯决策理论的分类 | 第33-34页 |
2.3.5 定位最优解的ZF自适应因子 | 第34-37页 |
2.4 GCES的实现 | 第37-40页 |
2.4.1 GCES流程 | 第37-38页 |
2.4.2 探索未知区域 | 第38-39页 |
2.4.3 整合类似的聚类 | 第39-40页 |
2.5 实验与讨论 | 第40-54页 |
2.5.1 估计高斯分布的有效性检验 | 第41-44页 |
2.5.2 测试定位全局和局部最优解的能力 | 第44-48页 |
2.5.3 使用CEC2013问题的比较 | 第48-5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基于协同机制的演化策略求解大规模优化问题 | 第55-81页 |
3.1 引言 | 第55-57页 |
3.2 相关工作 | 第57-61页 |
3.2.1 基因相互影响 | 第57页 |
3.2.2 协同演化 | 第57-59页 |
3.2.3 经典分解策略 | 第59-60页 |
3.2.4 协同演化中的自动分组 | 第60-61页 |
3.3 基于并查集的反向差分分组 | 第61-68页 |
3.3.1 变量依赖性判定的理论基础 | 第61-63页 |
3.3.2 基于反向的变量依赖性判定 | 第63-66页 |
3.3.3 基于并查集的差分分组算法(DDG)的实现 | 第66-68页 |
3.4 协同演化策略算法与实验配置 | 第68-70页 |
3.4.1 基于DDG分解的协同演化策略 | 第68-70页 |
3.4.2 实验设置 | 第70页 |
3.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0-79页 |
3.5.1 DDG的分组性能 | 第71-75页 |
3.5.2 与CCVIL的比较 | 第75-76页 |
3.5.3 敏感性分析 | 第76页 |
3.5.4 CCES算法性能分析 | 第76-7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四章 水下地形演变预测模型及演化策略求解 | 第81-108页 |
4.1 引言 | 第81-83页 |
4.2 河床演变预测的研究背景 | 第83页 |
4.3 基于细胞自动机的地形演变预测模型 | 第83-87页 |
4.3.1 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Model) | 第84-85页 |
4.3.2 元胞自动机模型(Cellular Automata Model) | 第85-86页 |
4.3.3 求解地形演变的时序细胞自动机模型 | 第86-87页 |
4.4 基于演化策略模型求解流程 | 第87-92页 |
4.4.1 河床演变预测模型的求解流程 | 第87-88页 |
4.4.2 空间数据插值 | 第88-90页 |
4.4.3 空间数据网格化 | 第90页 |
4.4.4 参数优化演化策略 | 第90-92页 |
4.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92-107页 |
4.5.1 数据预处理 | 第92-93页 |
4.5.2 风水和枯水对预测的影响分析 | 第93-95页 |
4.5.3 模型参数对预测结果影响分析 | 第95-97页 |
4.5.4 河段“下巴1-1”预测数据实验结果 | 第97-101页 |
4.5.5 河段“中周2-1”预测数据实验结果 | 第101-10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8-111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108-109页 |
5.2 展望与设想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