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物化学论文

拟南芥组蛋白乙酰转移酶GCN5调控种子脂肪酸和茎秆表皮蜡质合成的分子机理解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35页
    1.1 植物脂类物质研究进展第10-15页
        1.1.1 植物脂类物质的分类与特性第10-13页
        1.1.2 植物脂类物质的功能表现第13-15页
    1.2 植物种子中脂肪酸的合成及其调控机理概述第15-22页
        1.2.1 植物种子中脂肪酸的分类第15-16页
        1.2.2 种子中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与组装第16-19页
        1.2.3 种子中脂肪酸的调控机理研究第19-22页
    1.3 植物表皮蜡质的合成及其调控机理概述第22-28页
        1.3.1 植物表皮蜡质的组成与结构第22-23页
        1.3.2 表皮蜡质的生物合成第23-27页
        1.3.3 表皮蜡质的调控机理研究第27-28页
    1.4 植物组蛋白修饰调控机理研究第28-33页
        1.4.1 植物中组蛋白修饰相关酶分类第29-32页
        1.4.2 植物中组蛋白修饰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第32-33页
    1.5 立论依据、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第33-35页
        1.5.1 立论依据第33-34页
        1.5.2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第34-35页
第二章 GCN5调控拟南芥种子脂肪酸的分子机制解析第35-58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35-43页
        2.1.1 供试材料第35页
        2.1.2 RNA、DNA的提取第35页
        2.1.3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5-36页
        2.1.4 cDNA的制备第36页
        2.1.5 PCR产物电泳纯化和回收第36-37页
        2.1.6 扩增片段的克隆第37页
        2.1.7 T载体的大肠秆菌转化第37-38页
        2.1.8 植物目的终载体的农秆菌转化第38页
        2.1.9 拟南芥转化第38-39页
        2.1.10 拟南芥阳性转基因苗的筛选步骤第39页
        2.1.11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方法(ChIP)第39-40页
        2.1.12 拟南芥成熟干种子的扫描电镜观察第40-41页
        2.1.13 拟南芥种子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测定第41-43页
        2.1.14 超表达载体35S::FAD3和35S::GCN5的构建第43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43-55页
        2.2.1 组蛋白修饰相关突变体中脂肪酸含量测定与筛选第43-45页
        2.2.2 组蛋白修饰相关基因突变体种子表皮观察第45页
        2.2.3 突变体gcn5和野生型Ws种子脂肪酸相关表型鉴定第45-46页
        2.2.4 突变体gcn5和野生型Ws种子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第46-50页
        2.2.5 GCN5调控的参与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候选目标基因鉴定第50-52页
        2.2.6 FAD3基因在GCN5调控的脂肪酸生物合成中的功能分析第52-53页
        2.2.7 GCN5通过FAD3基因调控脂肪酸组成的功能验证第53-55页
    2.3 讨论第55-58页
        2.3.1 组蛋白修饰相关基因突变体的种子脂肪酸含量和组成上存在丰富的变异第55页
        2.3.2 GCN5对拟南芥种子的脂类代谢尤为重要第55-56页
        2.3.3 FAD3是GCN5调控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靶基因第56-57页
        2.3.4 表观遗传修饰对种子脂肪酸组成的调控可能改善我们的膳食结构第57-58页
第三章 GCN5调控拟南芥茎秆表皮蜡质的分子机制解析第58-75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58-60页
        3.1.1 供试材料第58页
        3.1.2 拟南芥不同器官GUS染色第58-59页
        3.1.3 茎秆表皮蜡质含量及组成测定第59-60页
        3.1.4 载体35S::CER3和CER3::GUS的构建第60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60-72页
        3.2.1 组蛋白修饰相关突变体茎秆表皮蜡质的表型筛选第60-63页
        3.2.2 突变体gcn5和野生型Ws茎秆表皮蜡质含量与组成的测定第63-64页
        3.2.3 突变体gcn5和野生型Ws茎秆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第64-67页
        3.2.4 GCN5调控的参与茎秆表皮蜡质合成的候选目标基因鉴定第67-68页
        3.2.5 GCN5调控CER3基因表达的机理研究第68-70页
        3.2.6 CER3基因在GCN5调控的茎秆表皮蜡质生物合成中的功能分析第70-72页
    3.3 讨论第72-75页
第四章 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91页
致谢第91-93页
附录第93-136页
作者简历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bx3在mES细胞na(?)ve多能性状态维持中的作用机制
下一篇:新时期纯文学观念与文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