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京津冀职业院校专业布局一体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21页
    1.1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理论意义第10页
        1.1.2 实践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6页
        1.3.1 国外研究第12-13页
        1.3.2 国内研究第13-15页
        1.3.3 文献述评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6-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2 技术路线第17页
    1.5 研究理论基础第17-19页
        1.5.1 区域发展理论第17-18页
        1.5.2 教育内外部规律理论第18页
        1.5.3 三螺旋理论第18-19页
    1.6 概念界定第19-21页
        1.6.1 职业院校第19页
        1.6.2 专业布局第19-20页
        1.6.3 一体化第20-21页
第二章 京津冀职业院校专业布局一体化依据第21-34页
    2.1 京津冀产业结构现状与趋势分析第21-25页
        2.1.1 北京市产业呈现“三二一”结构第21-22页
        2.1.2 天津市产业趋向“三二一”结构第22-23页
        2.1.3 河北省产业呈现“二三一”结构第23-25页
    2.2 京津冀劳动力就业结构现状分析第25-34页
        2.2.1 北京市劳动力就业结构现状分析第25-27页
        2.2.2 天津市劳动力就业结构现状分析第27-30页
        2.2.3 河北省劳动力就业结构现状分析第30-34页
第三章 京津冀职业院校专业布局一体化现状第34-43页
    3.1 京津冀中职学校专业布局现状分析第34-38页
        3.1.1 北京市中职学校专业布局现状分析第34-35页
        3.1.2 天津市中职学校专业布局现状分析第35-37页
        3.1.3 河北省中职学校专业布局现状分析第37-38页
    3.2 京津冀高职院校专业布局现状分析第38-43页
        3.2.1 北京市高职院校专业布局现状分析第38-39页
        3.2.2 天津市高职院校专业布局现状分析第39-41页
        3.2.3 河北省高职院校专业布局现状分析第41-43页
第四章 京津冀职业院校专业布局一体化分析第43-53页
    4.1 理论假设第43页
    4.2 分析方法第43-46页
        4.2.1 匹配度分析第44页
        4.2.2 吻合度分析第44-46页
    4.3 结果分析第46-53页
        4.3.1 专业与产业匹配情况分析第46-47页
        4.3.2 专业与产业吻合情况分析第47-53页
第五章 京津冀职业院校专业布局一体化设计第53-58页
    5.1 遵循原则第53-54页
        5.1.1 适应性原则第53页
        5.1.2 整体性原则第53-54页
        5.1.3 稳定性原则第54页
        5.1.4 效益性原则第54页
    5.2 具体措施第54-58页
        5.2.1 基于区域整体调整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第54-55页
        5.2.2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职业院校专业结构第55-56页
        5.2.3 基于现实提升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第56页
        5.2.4 基于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专业育人能力第56-58页
研究结论与前瞻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职学校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研究--以迁安市职教中心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
下一篇:改革开放40年职业高中办学经验、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