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具有大Stokes位移的水溶性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0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水溶性第10-11页
    1.3 Stokes位移第11页
    1.4 荧光探针概述第11-13页
        1.4.1 荧光团第12页
        1.4.2 识别基团第12-13页
        1.4.3 连接臂第13页
    1.5 荧光探针的识别原理第13-14页
        1.5.1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第13页
        1.5.2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第13-14页
        1.5.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第14页
        1.5.4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第14页
    1.6 Cu~(2+)探针研究进展第14-18页
        1.6.1 基于PET过程的荧光探针第15页
        1.6.2 基于ESIPT过程的荧光探针第15-16页
        1.6.3 基于ICT过程的荧光探针第16-17页
        1.6.4 基于FRET过程的荧光探针第17-18页
    1.7 S~(2-)探针研究进展第18-20页
        1.7.1 以荧光素为荧光团的探针第18页
        1.7.2 以近红外花菁为荧光团的探针第18-19页
        1.7.3 以其他分子为荧光团的探针第19-20页
    1.8 Fe~(3+)探针研究进展第20-24页
        1.8.1 猝灭型Fe~(3+)荧光探针第20-22页
        1.8.2 增强型Fe~(3+)荧光探针第22-24页
    1.9 本文研究内容第24-25页
    参考文献第25-30页
第二章 水溶性可逆检测铜离子和硫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质研究第30-54页
    2.1 引言第30-31页
    2.2 实验部分第31-38页
        2.2.1 实验试剂第31-32页
        2.2.2 实验仪器第32页
        2.2.3 探针CF536的合成与表征第32-34页
        2.2.4 探针CF536晶体结构表征第34-37页
        2.2.5 实验方法第37页
        2.2.6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第37-38页
        2.2.7 细胞毒性实验第38页
        2.2.8 细胞成像实验第3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8-49页
        2.3.1 探针CF536对Cu~(2+)的光谱性质测定第38-39页
        2.3.2 探针CF536对Cu~(2+)的动力学研究第39-40页
        2.3.3 体系最适pH的研究第40页
        2.3.4 探针CF536的选择性与干扰性研究第40-41页
        2.3.5 探针CF536与Cu~(2+)的络合比第41-42页
        2.3.6 CF536-Cu~(2+)络合物对S~(2-)的光谱响应第42-43页
        2.3.7 CF536-Cu~(2+)络合物对S~(2-)的动力学研究第43页
        2.3.8 pH对CF536-Cu~(2+)络合物检测S~(2-)的研究第43-44页
        2.3.9 CF536-Cu~(2+)对S~(2-)的选择性及干扰性的研究第44-45页
        2.3.10 探针CF536对Cu~(2+)对S~(2-)检测的可逆性研究第45-46页
        2.3.11 CF536对Fe~(3+)的光学响应研究第46页
        2.3.12 反应机理验证第46-47页
        2.3.13 生物应用第47-49页
    2.4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第三章 水溶性铁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质研究第54-68页
    3.1 引言第54-55页
    3.2 实验部分第55-58页
        3.2.1 实验试剂第55页
        3.2.2 实验仪器第55页
        3.2.3 探针CF470的合成与表征第55-57页
        3.2.4 实验方法第57页
        3.2.5 理论计算第57页
        3.2.6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第57-58页
        3.2.7 细胞毒性实验第58页
        3.2.8 细胞成像实验第5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8-64页
        3.3.1 探针CF470对Fe~(3+)的光谱测定第58-59页
        3.3.2 动力学研究第59-60页
        3.3.3 体系pH的研究第60页
        3.3.4 探针的选择性以及干扰性探究第60-61页
        3.3.5 探针CF470与Fe~(3+)的络合比测定第61-62页
        3.3.6 理论计算第62页
        3.3.7 机理推测第62-63页
        3.3.8 生物应用第63-64页
    3.4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全文总结第68-70页
附图第70-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8-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3d过渡金属复合物电子结构、氧化态周期律及催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基于苯并二噻吩为核的小分子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器件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