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20页 |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1.2 振动控制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7页 |
| 1.2.1 主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2.2 半主动隔振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1.2.3 主被动一体化隔振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7-18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 2 混合隔振系统智能材料动力学特性分析与建模 | 第20-40页 |
| 2.1 压电堆执行器动态特性研究 | 第20-31页 |
| 2.1.1 压电堆执行器的作动机理 | 第20-23页 |
| 2.1.2 压电堆执行器空载输出特性测试 | 第23-26页 |
| 2.1.3 压电堆执行器约束状态输出特性测试 | 第26-29页 |
| 2.1.4 压电堆执行器阶跃响应测试 | 第29-30页 |
| 2.1.5 压电堆执行器动态迟滞特性测试 | 第30-31页 |
| 2.2 压电堆执行器模型参数辨识 | 第31-33页 |
| 2.2.1 压电堆执行器等效刚度辨识 | 第32-33页 |
| 2.2.2 压电堆执行器阻尼系数辨识 | 第33页 |
| 2.3 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传递特性测试与建模 | 第33-38页 |
| 2.3.1 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传递特性测试 | 第33-37页 |
| 2.3.2 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建模 | 第37-38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3 隔振系统模糊控制算法研究 | 第40-70页 |
| 3.1 基于压电堆执行器的简支梁控制策略研究 | 第40-46页 |
| 3.1.1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及算法流程 | 第40-41页 |
| 3.1.2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 | 第41-43页 |
| 3.1.3 简支梁振动主动控制系统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43-46页 |
| 3.2 基于压电堆执行器的简支梁控制实验研究 | 第46-61页 |
| 3.2.1 基于d SPACE的简支梁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组成 | 第46-51页 |
| 3.2.2 简支梁模态分析 | 第51-54页 |
| 3.2.3 简支梁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4-61页 |
| 3.3 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模糊控制仿真研究 | 第61-69页 |
| 3.3.1 隔振系统控制器设计 | 第61-63页 |
| 3.3.2 模糊控制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3-69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4 混合隔振系统控制仿真 | 第70-82页 |
| 4.1 混合隔振器动力学模型 | 第70-71页 |
| 4.2 模型参数变化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71-74页 |
| 4.2.1 混合隔振系统的传递特性 | 第71-72页 |
| 4.2.2 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刚度变化对系统传递特性的影响 | 第72-73页 |
| 4.2.3 中间质量变化对系统传递特性的影响 | 第73页 |
| 4.2.4 压电堆驱动电压变化对系统传递特性的影响 | 第73-74页 |
| 4.3 混合隔振系统控制仿真 | 第74-8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 5.1 全文总结 | 第82页 |
| 5.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82-84页 |
| 致谢 | 第84-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 附录 | 第90页 |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页 |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