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双金属梯度复合板喷射成形工艺基础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电子封装材料简介第11-14页
        1.2.1 典型电子封装材料第11-12页
        1.2.2 高硅铝合金电子封装材料第12-14页
    1.3 喷射成形技术简介第14-18页
        1.3.1 喷射成形技术特点第14-16页
        1.3.2 双金属喷射成形技术发展第16-18页
    1.4 数值模拟在喷射成形中的应用第18-20页
        1.4.1 数值模拟的应用第18-19页
        1.4.2 Ansys“生死单元法”第19-20页
        1.4.3 Ansys APDL语言第20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案第22-27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热分析模型与算法第22-25页
        2.2.1 Ansys热分析模型第22-23页
        2.2.2 非线性瞬态热传导分析第23-25页
    2.3 材料组织观察第25-27页
        2.3.1 显微组织观察第25页
        2.3.2 SEM观察第25-27页
第3章 喷射成形板的形状预测模型及工艺参数作用规律第27-46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形状模型的建立第27-29页
    3.3 算法分析第29-31页
    3.4 APDL命令流第31-33页
    3.5 工艺参数的确定第33-35页
        3.5.1 沉积底板运动轨迹的确定第33-34页
        3.5.2 雾化锥中心距的确定第34页
        3.5.3 摆动周期的确定第34-35页
        3.5.4 前进速度的确定第35页
    3.6 沉积板坯形状预测与分析第35-45页
        3.6.1 沉积底板运动轨迹对沉积板形状的影响第35-36页
        3.6.2 雾化锥中心距对沉积板形状及成分的影响第36-39页
        3.6.3 摆动周期对沉积板形状及成分的影响第39-43页
        3.6.4 前进速度对沉积板形状及成分的影响第43-45页
    3.7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喷射成形板坯的传热模型及不同工艺下温度变化规律第46-57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传热模型的建立第46-47页
    4.3 算法分析第47-49页
    4.4 APDL命令流第49-51页
    4.5 结果分析第51-55页
    4.6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5章 双金属喷射成形实验验证第57-67页
    5.1 前言第57页
    5.2 设备设计制造方案第57-60页
        5.2.1 运动机构的设计第57-59页
        5.2.2 保温设备与雾化器结构设计第59-60页
    5.3 实验过程第60页
    5.4 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第60-66页
        5.4.1 沉积板形状验证第60-61页
        5.4.2 沉积板成分分布验证第61-66页
    5.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合蛙跳算法研究及其在NoC低功耗映射中的应用
下一篇:发展性学生评价在高校足球公选课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