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磷光Pt(Ⅱ)配合物分子设计及其二聚体弱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课题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课题研究意义第10页
    1.2 有机过渡金属配合物磷光材料第10-12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8页
        1.3.1 发光Pt(Ⅱ)配合物研究进展第12-17页
        1.3.2 发光Pt(Ⅱ)配合物自组装功能分子材料研究进展第17-18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理论基础第20-29页
    2.1 量子化学基础第20-24页
        2.1.1 Schr(?)dinger方程第20-22页
        2.1.2 Born-Oppenheimer近似第22页
        2.1.3 最低能量原理和变分法第22-23页
        2.1.4 光的吸收和发射第23-24页
    2.2 密度泛函理论(DFT)第24-26页
        2.2.1 Kohn-Sham方程第25页
        2.2.2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第25-26页
    2.3 DFT-D3(BJ)色散校正第26-27页
    2.4 高性能Pt(Ⅱ)配合物设计原则第27-29页
        2.4.1 影响磷光量子产率的因素第27-28页
        2.4.2 影响磷光金属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第28页
        2.4.3 高效稳定的多齿配体第28-29页
第3章 磷光Pt(Ⅱ)配合物分子设计及结构和发光性质的理论研究第29-45页
    3.1 引言第29-30页
    3.2 计算方法第30-31页
    3.3 计算结果与讨论第31-44页
        3.3.1 计算方法的选择第31-32页
        3.3.2 基态分子几何优化第32-34页
        3.3.3 分子轨道分析第34-37页
        3.3.4 电离能、电子亲和势和重组能第37-39页
        3.3.5 吸收光谱第39-42页
        3.3.6 激发态几何优化第42-43页
        3.3.7 发射光谱第43-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二聚体中弱相互作用理论研究第45-56页
    4.1 引言第45-47页
    4.2 计算方法第47页
    4.3 计算结果与讨论第47-55页
        4.3.1 构建二聚体堆积模型第47-49页
        4.3.2 二聚体结构优化第49-51页
        4.3.3 前线轨道能量分析第51-52页
        4.3.4 二聚体的RDG分析第52-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6-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铜催化的酰胺与醚类化合物α位C-H/N-H键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
下一篇:戊炔草胺晶体生长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