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多氯联苯生物修复 | 第12-18页 |
1.2.1 多氯联苯微生物还原脱氯过程 | 第13-14页 |
1.2.2 多氯联苯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3 影响多氯联苯还原脱氯的因素 | 第15-16页 |
1.2.4 相关有机卤化呼吸菌 | 第16-18页 |
1.3 生物电化学系统的简介 | 第18-23页 |
1.3.1 生物电化学系统的作用机理 | 第18-20页 |
1.3.2 生物电化学系统的电子传递机制 | 第20-23页 |
1.4 生物电化学系统应用于污染物去除的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1.4.1 污染物在生物阳极的去除 | 第23-24页 |
1.4.2 污染物在生物阴极的去除 | 第24-26页 |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6-29页 |
1.5.1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5.2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1.5.3 本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9-40页 |
2.1 实验仪器与化学试剂 | 第29-30页 |
2.2 生物电化学系统的构建 | 第30-33页 |
2.2.1 反应器的构型 | 第30-31页 |
2.2.2 实验材料的预处理 | 第31-32页 |
2.2.3 反应体系中生物营养液的组成 | 第32-33页 |
2.3 接种微生物及底泥的来源及接种 | 第33页 |
2.3.1 接种微生物及底泥的来源 | 第33页 |
2.3.2 接种微生物及底泥的接种 | 第33页 |
2.4 样品的预处理及检测 | 第33-35页 |
2.4.1 底泥样品的预处理及测定 | 第34-35页 |
2.4.2 气体的收集及分析 | 第35页 |
2.5 生物电化学参数测定及计算 | 第35-37页 |
2.5.1 生物电化学系统的生物电流监测 | 第35-36页 |
2.5.2 电化学阻抗谱 | 第36页 |
2.5.3 循环伏安 | 第36页 |
2.5.4 生物阴极库伦效率的计算 | 第36-37页 |
2.6 分子生物学技术 | 第37-40页 |
2.6.1 DNA提取及PCR扩增 | 第37-38页 |
2.6.2 高通量测序技术 | 第38-40页 |
第三章 生物电化学系统还原PCB61:不同电压的影响 | 第40-49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实验运行 | 第40-4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3.3.1 PCB61还原脱氯效率及途径分析 | 第41-43页 |
3.3.2 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 | 第43-46页 |
3.3.3 优势菌属分析 | 第46-48页 |
3.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生物电化学系统还原PCB61:不同表面活性剂和运行时间的影响 | 第49-67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实验运行 | 第49-5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0-65页 |
4.3.1 PCB61的厌氧脱氯及还原产物情况 | 第50-52页 |
4.3.2 底泥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分析 | 第52-59页 |
4.3.3 不同时期生物阴极的电流密度变化趋势 | 第59-60页 |
4.3.4 不同时期生物阴极电化学性能比较 | 第60-65页 |
4.4 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件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