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 第11-20页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 第11-14页 |
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 第11-12页 |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 第12-13页 |
3.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 第13页 |
4.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 第13-14页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 | 第14-16页 |
1. 意识形态性与政治性统一 | 第14-15页 |
2. 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 第15-16页 |
3. 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 第16页 |
(三)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 第16-20页 |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生命线” | 第16-18页 |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 第18页 |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保证 | 第18-20页 |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紧迫性与当代价值 | 第20-29页 |
(一)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 | 第20-21页 |
(二)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 第21-26页 |
1. 教育理念的挑战 | 第21-23页 |
2. 教育环境的挑战 | 第23-24页 |
3. 教育内容的挑战 | 第24-25页 |
4. 教育方式方法的挑战 | 第25-26页 |
(三)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当代价值 | 第26-29页 |
1.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 第26页 |
2. 满足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创新的迫切需求 | 第26-27页 |
3. 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选择 | 第27-29页 |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思路与实现途径 | 第29-48页 |
(一)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 第29-30页 |
(二)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第30-34页 |
1. 主导方向,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教育 | 第31页 |
2. 突出核心,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 第31-32页 |
3. 把握重点,加强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 第32-33页 |
4. 夯实基础,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 第33-34页 |
(三)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 第34-36页 |
1.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第34-35页 |
2. 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 第35-36页 |
3. 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 | 第36页 |
(四)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必须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 | 第36-39页 |
1. 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 第37-38页 |
2. 阶段性与持续性的关系 | 第38页 |
3. 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 | 第38-39页 |
4. 继承性与开放性的关系 | 第39页 |
(五)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积极开发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五项载体 | 第39-48页 |
1. 理论教育载体,坚持高校“主渠道”教育与“主旋律”教育 | 第40-42页 |
2. 活动载体,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 | 第42-43页 |
3. 文化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 第43-44页 |
4. 网络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 | 第44-46页 |
5. 管理载体,加强和突出高校管理和服务工作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