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4-34页 |
1.1 急性髓系白血病简介 | 第14-20页 |
1.1.1 白血病的定义 | 第14页 |
1.1.2 白血病的分类 | 第14-15页 |
1.1.3 AML发病趋势 | 第15页 |
1.1.4 AML的风险因素 | 第15页 |
1.1.5 AML临床症状及临床诊断 | 第15-16页 |
1.1.6 AML细胞分型(FAB及WHO分型) | 第16-18页 |
1.1.7 AML中的基因突变 | 第18-20页 |
1.2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 | 第20-24页 |
1.2.1 AML的常规化疗 | 第20-21页 |
1.2.2 APL的治疗 | 第21-22页 |
1.2.3 AML的靶向治疗 | 第22-24页 |
1.3 Bcl-2家族蛋白及Bcl-2抑制剂 | 第24-31页 |
1.3.1 Bcl-2家族蛋白 | 第24-27页 |
1.3.2 Bcl-2与化疗耐药性 | 第27-28页 |
1.3.3 小分子BH3模拟物 | 第28-31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31-34页 |
第2章 ABT-199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活性研究 | 第34-63页 |
2.1 背景 | 第34-36页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6-41页 |
2.2.1 材料 | 第36页 |
2.2.2 试剂 | 第36-37页 |
2.2.3 溶液配制 | 第37-40页 |
2.2.4 仪器 | 第40-4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41-50页 |
2.3.1 细胞培养 | 第41-42页 |
2.3.2 支原体检测 | 第42-43页 |
2.3.3 AML患者临床样本标准密度梯度离心分离 | 第43-44页 |
2.3.4 MTT法测定药物体外活性 | 第44页 |
2.3.5 AML患者临床样本基因突变及融合基因检测 | 第44-45页 |
2.3.6 Westernblotting | 第45-47页 |
2.3.7 实时定量PCR | 第47-49页 |
2.3.8 统计学分析 | 第49-50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50-60页 |
2.4.1 ABT-199在AML细胞株中的活性研究 | 第50-52页 |
2.4.2 ABT-199在AML患者临床样本中的活性研究 | 第52-54页 |
2.4.3 抗凋亡Bcl-2家族蛋白在AML细胞株中表达水平与ABT-199活性的关系研究 | 第54-56页 |
2.4.4 抗凋亡Bcl-2家族基因转录水平与ABT-199在AML中活性的关系研究 | 第56-58页 |
2.4.5 ABT-199在更多AML患者临床样本的活性研究 | 第58-60页 |
2.5 讨论与小结 | 第60-63页 |
第3章 ABT-199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63-91页 |
3.1 背景 | 第63-64页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4-65页 |
3.2.1 材料 | 第64页 |
3.2.2 试剂 | 第64页 |
3.2.3 溶液配制 | 第64-65页 |
3.2.4 仪器 | 第65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65-69页 |
3.3.1 细胞培养 | 第65-66页 |
3.3.2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 第66页 |
3.3.3 细胞株过表达或基因沉默体系构建 | 第66-68页 |
3.3.4 JC-1线粒体膜电位通透性检测 | 第68页 |
3.3.5 免疫共沉淀 | 第68-69页 |
3.3.6 台盼蓝计数检测细胞活力 | 第69页 |
3.3.7 统计学分析 | 第69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69-87页 |
3.4.1 ABT-199诱导AML细胞株及患者临床样本细胞凋亡 | 第69-71页 |
3.4.2 Bcl-xL及Mcl-1对ABT-199活性的影响 | 第71-73页 |
3.4.3 ABT-199在对其敏感AML细胞中对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 | 第73-76页 |
3.4.4 Bax及Bak在AML细胞株中对ABT-199活性的影响 | 第76-77页 |
3.4.5 ABT-199在对其耐药AML细胞中对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 | 第77-80页 |
3.4.6 ABT-199对Mcl-1表达水平的影响具有普遍性 | 第80-81页 |
3.4.7 Bim在ABT-199上调Mcl-1蛋白水平中的作用 | 第81-82页 |
3.4.8 在对ABT-199耐药的AML细胞中Mcl-1对ABT-199活性的影响 | 第82-83页 |
3.4.9 ABT-199调控Mcl-1蛋白水平的机制 | 第83-85页 |
3.4.10 蛋白酶体通路在Mcl-1降解中的作用研究 | 第85-87页 |
3.5 讨论与小结 | 第87-91页 |
第4章 ABT-199与DNR或Ara-C联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活性及机制研究 | 第91-109页 |
4.1 背景 | 第91页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91-93页 |
4.2.1 材料 | 第91-92页 |
4.2.2 试剂 | 第92页 |
4.2.3 溶液配制 | 第92页 |
4.2.4 仪器 | 第92-93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93-94页 |
4.3.1 彗星实验 | 第93-94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94-107页 |
4.4.1 ABT-199与DNR联合应用对ABT-199耐药的AML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94-95页 |
4.4.2 ABT-199与DNR联合应用对DNA双链断裂的影响 | 第95-96页 |
4.4.3 ABT-199与DNR联合应用对Bcl-2家族蛋白结合情况的影响 | 第96-98页 |
4.4.4 Bim对ABT-199与DNR联合应用抗AML活性的影响 | 第98-99页 |
4.4.5 ABT-199与Ara-C联合应用对AML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99-100页 |
4.4.6 Bim对ABT-199与Ara-C联合应用抗AML活性的影响 | 第100页 |
4.4.7 ABT-199与Ara-C或DNR联合应用对ABT-199敏感AML细胞株的活性研究 | 第100-102页 |
4.4.8 蛋白酶体途径在ABT-199与Ara-C或DNR联合应用影响Mcl-1稳定性中的作用研究 | 第102-103页 |
4.4.9 ABT-199与DNR联合应用在AML患者临床样本细胞中的活性研究 | 第103页 |
4.4.10 ABT-199与Ara-C联合应用在AML患者临床样本细胞中的活性研究 | 第103-104页 |
4.4.11 ABT-199与DNR联合应用对AML患者临床样本细胞及正常人骨髓细胞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4.4.12 ABT-199与Ara-C联合应用对AML患者临床样本细胞及正常人骨髓细胞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4.5 小结与讨论 | 第107-10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8页 |
硕博连读期间发表论文及所获奖励 | 第118-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