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劳动经济论文

新常态背景下中部地区农民工就业质量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7-16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第7-8页
        1.1.1 选题背景第7-8页
        1.1.2 研究问题第8页
    1.2 研究综述第8-13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8-10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0-12页
        1.2.3 研究现状述评第12-13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3.3 数据来源第14页
    1.4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4.1 理论意义第14-15页
        1.4.2 实践意义第15页
    1.5 研究创新第15-16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6-20页
    2.1 相关概念第16-17页
        2.1.1 新常态第16页
        2.1.2 中部地区第16页
        2.1.3 农民工第16-17页
        2.1.4 就业质量第17页
    2.2 理论基础第17-20页
        2.2.1 劳动力转移理论第17-18页
        2.2.2 职业搜寻和发展理论第18页
        2.2.3 人力资本理论第18页
        2.2.4 社会资本理论第18-20页
第3章 新常态背景下中部地区农民工就业现状第20-24页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第20页
    3.2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第20-21页
    3.3 中部地区农民工就业现状描述性分析第21-24页
第4章 中部地区农民工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第24-32页
    4.1 就业质量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与方法第24页
        4.1.1 指标选取的原则第24页
        4.1.2 指标选取的方法第24页
    4.2 农民工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第24-26页
    4.3 农民工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指标的权重赋值第26-32页
        4.3.1 指标权重赋值方法介绍第26-27页
        4.3.2 就业质量评价指标权重赋值第27-32页
第5章 中部地区农民工就业质量实证分析第32-46页
    5.1 数据处理与就业质量指数测算第32-33页
    5.2 中部地区农民工就业质量综合分析与省际比较第33-36页
        5.2.1 中部地区农民工就业质量综合分析第33-35页
        5.2.2 中部地区农民工就业质量省际比较第35-36页
    5.3 农民工就业质量个体差异分析第36-46页
        5.3.1 中部地区农民工就业质量性别差异比较第37-40页
        5.3.2 中部地区农民工就业质量年龄差异比较第40-42页
        5.3.3 中部地区农民工就业质量受教育程度差异比较第42-46页
第6章 提升中部地区农民工就业质量的策略分析第46-49页
    6.1 创建并推广中部地区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平台第46-47页
    6.2 切实维护中部地区农民工权益第47页
    6.3 提升中部地区农民工培训效益和就业能力第47页
    6.4 完善中部地区农民工薪酬制度和更新企业经营理念第47-48页
    6.5 分类施策第48-49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49-50页
    7.1 研究结论第49页
    7.2 研究展望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祁东县政府推进黄花菜产业扶贫研究
下一篇:“利己”与“重公”:合作化初期国家权力介入下贫农行为分析--基于山东省平阴县黄庄村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