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2页 |
1.1 网络路由策略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1-12页 |
第2章 TCP/IP寻址命名规则与协议族 | 第12-25页 |
2.1 TCP/IP模型和相关协议 | 第12-15页 |
2.1.1 TCP/IP模型 | 第12页 |
2.1.2 TCP/IP地址和网络分类 | 第12-15页 |
2.2 TCP/IP协议族特性分析 | 第15-20页 |
2.2.1 无类域前路由 | 第15-16页 |
2.2.2 ARP及相关协议 | 第16-17页 |
2.2.3 TCP/IPV | 第17-20页 |
2.3 TCP/IPv6 | 第20-23页 |
2.4 IPv4到IPv6的过渡 | 第23-25页 |
第3章 TCP/IP网络路由算法分析与研究 | 第25-49页 |
3.1 路由概念与分类 | 第25-26页 |
3.1.1 路由概念与特性 | 第25页 |
3.1.2 路由算法原理与特性 | 第25-26页 |
3.2 路由的性能指标 | 第26-28页 |
3.2.1 IP网络收敛性能指标 | 第26-27页 |
3.2.2 IP网络路由效率指标 | 第27-28页 |
3.3 网关及网关协议简述 | 第28-29页 |
3.3.1 网关、网桥、路由器和自治系统的功能: | 第28-29页 |
3.3.2 网关协议 | 第29页 |
3.4 最短路径问题算法与性质 | 第29-32页 |
3.4.1 最短路径问题图论模型描述 | 第29-30页 |
3.4.2 最短路径算法与性质 | 第30-32页 |
3.5 RIP协议算法的分析研究 | 第32-38页 |
3.5.1 RIP协议算法的研究 | 第32-34页 |
3.5.2 RFC 1058 RIP标准 | 第34-36页 |
3.5.3 改进RIP路由算法及应用程序实现的特性 | 第36-38页 |
3.5.4 对于RIP缺陷认识 | 第38页 |
3.6 OSPF协议算法分析研究 | 第38-49页 |
3.6.1 OSPF协议算法研究 | 第38-44页 |
3.6.2 RFC 2328 OSPF标准 | 第44-47页 |
3.6.3 改进OSPF路由算法及应用程序实现的特性 | 第47-49页 |
第4章 TCP/IP网络路由算法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 第49-64页 |
4.1 软件系统结构 | 第49-51页 |
4.2 改进RIP路由算法设计与开发 | 第51-54页 |
4.3 改进OSPF路由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 第54-63页 |
4.4 作者工作及未来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