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的践行者—朱霁青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缘起与意义 | 第8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8-11页 |
(三)研究方法与可行性分析 | 第11-12页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一、朱霁青革命活动的缘起 | 第13-17页 |
(一)时代背景 | 第13-14页 |
(二)开明家庭的熏陶 | 第14-15页 |
(三)离经叛道、崇尚自由的个人性格 | 第15-17页 |
二、反对专制的民主斗士 | 第17-23页 |
(一)反对满清封建专制 | 第17-19页 |
1、创办广益书院、初始革命 | 第17页 |
2、建立“蒙边大汉光复军” | 第17-18页 |
3、从军入伍、蓄势待发 | 第18-19页 |
(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 第19-21页 |
(三)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 第21-23页 |
三、抗日民族革命斗争 | 第23-32页 |
(一)组建“东北国民抗日救国军” | 第23-27页 |
1、建立救国军总监部 | 第23-25页 |
2、救国军组织与命令系统 | 第25-26页 |
3、民众的军事及政治工作 | 第26-27页 |
(二)抗日救国军之宣传求援 | 第27-29页 |
1、上海宣传 | 第27-28页 |
2、南京宣传 | 第28-29页 |
(三)救国军的军事行动 | 第29-32页 |
1、督军义县 | 第29-30页 |
2、大石桥战斗 | 第30页 |
3、夜袭朝阳 | 第30-32页 |
四、绥远屯垦 | 第32-41页 |
(一)对绥远的调查工作 | 第32-33页 |
(二)初期移垦工作 | 第33-35页 |
(三)安北和硕公中垦区 | 第35-38页 |
1、垦区的成立 | 第35页 |
2、垦区的组织 | 第35-38页 |
3、垦区的管理与监察 | 第38页 |
(四)初期移垦结果 | 第38-41页 |
五、结语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