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2-16页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7-18页 |
1.3.1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4 课题来源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列车运行状态安全检测传感网节点部署与优化技术 | 第19-38页 |
2.1 列车传感网节点结构分析 | 第19-24页 |
2.1.1 列车传感网需求分析 | 第19-20页 |
2.1.2 列车传感网节点设备概述 | 第20-22页 |
2.1.3 列车传感网节点设备拓扑结构 | 第22-24页 |
2.2 列车传感网节点部署技术 | 第24-31页 |
2.2.1 中心节点部署技术 | 第24-26页 |
2.2.2 交换节点部署技术 | 第26-28页 |
2.2.3 接入节点部署技术 | 第28-31页 |
2.3 列车传感网节点优化技术 | 第31-37页 |
2.3.1 列车传感网节点数据时延分析 | 第31-33页 |
2.3.2 基于节点部署的通信时延分析与优化技术 | 第33-36页 |
2.3.3 基于节点拓扑的通信时延分析与优化技术 | 第36-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列车传感网节点数据优先级分析与配置 | 第38-49页 |
3.1 列车传感网优先级需求分析 | 第38-39页 |
3.2 网络优先级实现机理 | 第39-40页 |
3.3 基于优先级调度的通信时延上界 | 第40-43页 |
3.3.1 节点数据时延上界分析 | 第40-41页 |
3.3.2 车辆级列车传感网节点数据通信时延上界 | 第41-43页 |
3.4 列车传感网静态优先级配置技术 | 第43-46页 |
3.4.1 列车传感网静态检测任务分析 | 第43-44页 |
3.4.2 列车传感网静态优先级配置 | 第44-46页 |
3.5 列车级传感网动态优先级配置技术 | 第46-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基于OPNET的网络节点仿真研究 | 第49-60页 |
4.1 仿真平台概述 | 第49页 |
4.2 列车传感网节点优化技术仿真研究 | 第49-54页 |
4.2.1 节点优化仿真模型 | 第49-51页 |
4.2.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4.3 车辆级节点数据优先级仿真研究 | 第54-58页 |
4.3.1 车辆级网络建模 | 第54-56页 |
4.3.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节点设备硬件设计 | 第60-73页 |
5.1 交换节点设备设计 | 第60-69页 |
5.1.1 车载交换机设计要求 | 第60-61页 |
5.1.2 系统框图 | 第61-62页 |
5.1.3 CPU控制模块 | 第62-63页 |
5.1.4 交换模块 | 第63-67页 |
5.1.5 以太网发送模块 | 第67-68页 |
5.1.6 电源设计 | 第68-69页 |
5.2 车载以太网交换机外观设计 | 第69-70页 |
5.3 车载交换机端口扩展设计 | 第70-71页 |
5.4 电磁兼容性设计 | 第71-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总结 | 第73页 |
6.2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