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5页 |
ABSTRACT | 第15-20页 |
符号及缩略语的中英文对照 | 第21-2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2-52页 |
1 前言 | 第22-23页 |
2 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 第23-28页 |
2.1 分类与作用 | 第23-25页 |
2.2 主要不饱和脂肪酸来源 | 第25页 |
2.3 必需脂肪酸(EFA) | 第25-27页 |
2.4 部分淡水鱼类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3 脂肪酸去饱和酶和脂肪酸延长酶的研究进展 | 第28-38页 |
3.1 PUFA的合成途径 | 第28-30页 |
3.2 脂肪酸去饱和酶 | 第30-35页 |
3.3 脂肪酸延长酶 | 第35-38页 |
4 Δ6-脂肪酸去饱和酶和脂肪酸延长酶的调控研究 | 第38-49页 |
4.1 营养调控Δ6-脂肪酸去饱和酶和脂肪酸延长酶的表达 | 第38-43页 |
4.2 营养调控Δ6-脂肪酸去饱和酶和脂肪酸延长酶调控的可能机制 | 第43-46页 |
4.3 水温调控Δ6-脂肪酸去饱和酶和脂肪酸延长酶基因的表达 | 第46-49页 |
5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 第49-51页 |
5.1 基于荧光实时定量PCR的基因表达分析 | 第49页 |
5.2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 第49-51页 |
6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51-52页 |
第二章 建鲤两种Δ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克隆分离与序列分析 | 第52-78页 |
第一节 建鲤两种Δ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克隆分离 | 第52-7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8页 |
1.1 实验用鱼 | 第53页 |
1.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3页 |
1.3 建鲤总RNA的提取 | 第53-54页 |
1.4 建鲤总RNA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 | 第54-55页 |
1.5 建鲤两种Δ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克隆 | 第55-57页 |
1.6 序列分析与系统树构建 | 第57-5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8-69页 |
2.1 建鲤总RNA的提取 | 第58页 |
2.2 建鲤两种Δ6-脂肪酸去饱和酶cDNA全长序列分析 | 第58-62页 |
2.3 建鲤两种Δ6-脂肪酸去饱和酶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62-64页 |
2.4 建鲤两种Δ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同源性分析 | 第64-67页 |
2.5 建鲤两种Δ6-脂肪酸去饱和酶的蛋白结构和功能预测 | 第67-69页 |
3 讨论 | 第69-71页 |
第二节 建鲤两种Δ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结构特点 | 第71-78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71-74页 |
1.1 实验鱼 | 第71页 |
1.2 试剂与仪器 | 第71页 |
1.3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71-72页 |
1.4 PCR扩增基因片段 | 第72页 |
1.5 基因序列的生物学分析 | 第72-74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74-76页 |
3、讨论 | 第76-77页 |
4、小结 | 第77-78页 |
第三章 建鲤两种脂肪酸延长酶(Elovl-5)基因的克隆分离与序列分析 | 第78-97页 |
第一节 建鲤两种脂肪酸延长酶(Elovl-5)基因的克隆分离 | 第78-9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9-81页 |
1.1 材料 | 第79页 |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79页 |
1.3 总RNA的提取 | 第79页 |
1.4 核心片段的获取 | 第79-80页 |
1.5 RACE技术扩增3'、5'末端序列 | 第80页 |
1.6 序列分析与系统树构建 | 第80-8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1-90页 |
2.1 建鲤总RNA的提取 | 第81页 |
2.2 建鲤两种脂肪酸延长酶cDNA全长序列分析 | 第81-84页 |
2.3 建鲤两种脂肪酸延长酶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84-85页 |
2.4 建鲤两种脂肪酸延长酶基因同源性分析 | 第85-87页 |
2.5 建鲤两种脂肪酸延长酶的蛋白结构和功能预测 | 第87-90页 |
3 讨论 | 第90-91页 |
第二节 建鲤两种脂肪酸延长酶(Elovl-5)基因结构特点 | 第91-9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1页 |
1.1 实验鱼 | 第91页 |
1.2 试剂与仪器 | 第91页 |
1.3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91页 |
1.4 PCR扩增基因片段 | 第91页 |
1.5 基因序列的生物学分析 | 第9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1-94页 |
3 讨论 | 第94-95页 |
4 小结 | 第95-97页 |
第四章 建鲤Δ6-Fad和Elovl5基因的时空表达及与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分析 | 第97-119页 |
第一节 建鲤Δ6-Fad和Elovl5基因的时空表达 | 第97-11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8-100页 |
1.1 材料 | 第98页 |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98页 |
1.3 总RNA的提取 | 第98-99页 |
1.4 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 | 第99页 |
1.5 Δ6-Fad、Elovl5和β-actin的定量PCR扩增效率的分析 | 第99-100页 |
1.6 统计分析 | 第10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0-107页 |
2.1 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效率的分析 | 第100-101页 |
2.2 建鲤幼鱼和成鱼的Δ6-Fad基因在器官中的分布 | 第101页 |
2.3 建鲤幼鱼和成鱼的EIovl5基因在器官中的分布 | 第101页 |
2.4 建鲤胚胎发育阶段Δ6-Fad和Elovl5基因时序表达 | 第101-103页 |
2.5 建鲤初孵仔鱼的Δ6-Fad和Elovl5基因时序表达 | 第103-107页 |
3 讨论 | 第107-110页 |
第二节 建鲤的脂肪酸组成变化与Δ6-Fad和Elovl5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 | 第110-11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11-112页 |
1.1 材料 | 第111页 |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111页 |
1.3 总RNA的提取 | 第111-112页 |
1.4 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 | 第112页 |
1.5 脂肪酸的测定 | 第112页 |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11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12-117页 |
2.1 建鲤的各个生长阶段脂肪酸组成变化 | 第112-114页 |
2.2 建鲤Δ6-Fad和Elovl5基因时序表达及与脂肪酸变化相关分析 | 第114-117页 |
3 讨论 | 第117-118页 |
4 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五章 建鲤Δ6-Fad、Elovl5基因调控的研究 | 第119-144页 |
第一节 不同脂肪酸对建鲤肌肉脂肪酸组成以及Δ6-Fad、Elovl5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119-1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20-124页 |
1.1 实验鱼与实验条件 | 第120-121页 |
1.2 实验饲料 | 第121-122页 |
1.3 取样 | 第122-123页 |
1.4 Δ6- Fad和Elovl5基因mRNA的定量表达 | 第123页 |
1.5 脂肪酸测定 | 第123页 |
1.6 统计分析 | 第123-1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24-131页 |
2.1 生长性能 | 第124页 |
2.2 饲料脂肪酸对建鲤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124-128页 |
2.3 饲料脂肪酸对建鲤肝脏Δ6-Fad和Elovl5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28-131页 |
3 讨论 | 第131-134页 |
第二节 水温应激对建鲤Δ6-Fad和Elovl5基因的影响 | 第134-1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35-137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135页 |
1.2 建鲤仔鱼温度处理实验 | 第135页 |
1.3 建鲤幼鱼温度处理实验 | 第135-136页 |
1.4 建鲤Δ6-Fad和Elovl5基因mRNA的测定 | 第136-137页 |
1.5 数据处理 | 第1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37-142页 |
2.1 不同水温对建鲤仔鱼阶段Δ6-Fad基因的影响 | 第137-138页 |
2.2 不同水温对建鲤仔鱼阶段Elovl5基因的影响 | 第138-140页 |
2.3 不同水温对建鲤幼鱼阶段不同组织器官Δ6-Fad基因的影响 | 第140页 |
2.4 不同水温对建鲤幼鱼阶段不同组织器官Elovl5基因的影响 | 第140-142页 |
3 讨论 | 第142-143页 |
4 小结 | 第143-144页 |
第六章 建鲤Δ6-Fad和Elovl5部分片段SNP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相关性分析 | 第144-1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45-149页 |
1.1 实验鱼 | 第145页 |
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45页 |
1.3 基因组DNA的抽提 | 第145-146页 |
1.4 基因的分离 | 第146-148页 |
1.5 SNP位点的查找与检测 | 第148-149页 |
1.6 统计分析 | 第1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49-153页 |
2.1 建鲤Δ6-Fad和Elovl5基因组部分片段的扩增 | 第149页 |
2.2 SNPs位点的查找及检测 | 第149-150页 |
2.3 Δ6-Fad和Elovl5基因组序列SNPs位点与增重相关性分析 | 第150-151页 |
2.4 SNPs位点标记富集对增重的影响 | 第151-152页 |
2.5 建鲤Δ6-Fad和Elov15基因突变点频率分析 | 第152-153页 |
3 讨论 | 第153-155页 |
4 小结 | 第155-156页 |
全文结论 | 第156-157页 |
创新点 | 第157-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80-181页 |
致谢 | 第181页 |